第7章 一人之下人稱二皇帝2(1 / 3)

和珅畢竟是個聰明人,加上資曆尚淺,辦事十分小心。有官員求他辦事,他必然事先摸清對方的底細,對於交往不深、不可靠的官員,他必定公事公辦,對其賄賂更是嚴辭拒絕,極力標榜自己的廉潔。一時間京城到處流傳新任軍機大臣和珅拒絕多位官員行賄的故事。

這種事情以前聞所未聞,加上和珅的賣乖弄巧,終於讓乾隆帝知道了。乾隆聽多為大臣說和珅是一個剛正不阿、潔身自好、為官清廉的人。心中對提拔重用他更是得意洋洋,暗自慶幸沒有看走眼。乾隆一高興,又賞賜這位新任軍機大臣白銀五千兩,並恩賜和珅在什刹海北岸籌建豪華的府宅——這就是後世的恭王府。

官場裏的事,總是瞞上不瞞下的。不管你和珅表現得多麼鐵麵無私,隻要你真想受賄,總會有人想辦法把錢送上門來。第一個送來的是戶部筆帖式安明。和珅是戶部右侍郎,算是安明的直接領導。正是這個安明,差點兒斷送了和珅的前程。

安明原是戶部司務,不思進取,隻求保住職位,多撈油水。戶部新尚書到任,左右侍郎不把新來的尚書放在眼裏,想架空他,安明也加入其中。

誰知新任尚書早已心知肚明,他暗地裏縝密調查,收買人心,得到了兩位侍郎在職期間的罪證,然後奏明皇上,成功把兩位侍郎調走,安明也被降職為筆帖式。筆帖式隻是個閑職,安明隻好滿臉堆笑,拚命巴結新尚書。可惜尚書對安明的這樣的人厭惡之至,根本不理他。

戶部侍郎空缺,於是和珅被提升為戶部右侍郎,不久又提拔為軍機大臣。安明暗自思忖:這和珅年紀輕輕,背景不深,又無軍功,鮮有政績,憑什麼升官那麼快?三十不到就任戶部右侍郎,躋身軍機大臣之列,這不合常理,肯定受到了皇帝的特別眷顧。

安明是個嗅覺靈敏的人,他連忙把目標對準了和珅。他每見到和珅都十分恭敬。和珅初到戶部,工作稍有不明之處,他就過去解釋、幫忙。一聽說和珅要在什刹海北岸籌建新宅子,安明立刻嗅出其中的機會,就急不可待的前去拜會,想趁機巴結和珅。

和珅承認確有此事,安明連忙表示自己有個親戚專營建材生意,一來可以把質量關,二來可以避免奸商敲竹杠,並大包大攬要負責此事。和珅假意推托一番,也就答應了。為了掩人耳目,免得被別人抓住把柄,和珅還假惺惺地讓安明最後如實報價。

其實,安明並無什麼親戚經營建材生意,他隻不過找個機會巴結和珅而已。得到了和珅的默許,安明自己出錢出力,假托親戚的名義,把所有材料的事悄無聲息的辦妥了,出了力也不張揚。事成之後,安明還做了一個賬單,詳細地列出了花費——事實上,這個賬單隻是掩人耳目。和珅這麼精明的人,豈能不知安明的好心?

從此以後,二人的關係也就逐漸熟悉起來。安明也經常到和府走動,時不時帶一些禮物,卻絕口不提任何要求。因為安明心裏清楚,和珅是在考察他,火候未到,他不好貿然開口。經過長期觀察,和珅對安明的表現十分滿意,已經把安明當作自己人看待。

有一天,安明又帶重禮拜訪和珅。和珅假裝不經意地問道:“你辦事利落,能力強,怎麼隻做了個小小的筆帖式?”

安明知道機會來了,連忙跪倒在和珅麵前說:“原來的兩位戶部侍郎與新來的尚書如何不和,相互鬥法,自己受到牽連才被降職為筆帖式。這是小人與尚書大人之間的誤會,望和大人明察。”

和珅知道安明原來的職位是戶部司務,不是什麼高級職位,官複原職還是很容易辦到的,於是就讓安明耐心等待,待尋得機會就向尚書大人舉薦他。其實,和珅在這裏有所保留,以現在和珅戶部侍郎的身份以及人盡皆知的皇帝寵幸,隻要跟尚書開了口,就沒有被回絕的道理。隻不過和珅心機頗深,不能表現得太爽快。安明自然千恩萬謝。不久,和珅向戶部尚書保舉安明出任司務的職務。尚書不願得罪和珅,便做個順水人情,答應了下來。安明終於成功複職。

恰在此時,安明的父親病故。按照清製,官員若有雙親故去,必須回家守孝三年,三年期滿後再重新分派職務。如果為了保住官位而隱瞞不報,不回家守孝,那就是大不孝的殺頭大罪。安明眼見著這戶部司務的肥缺到手了,此時若回家守孝,三年後官場風雲變幻,到時候還得到處求人。官迷心竅的安明竟然真的為了官位而決定秘不發喪。

其實,官場中的關係就是這樣,你的職位不隻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呢!況且是喪父的大事,大家誰人不知。有一位禦史查實消息後,知道安明有和珅的後台,不敢直接報告給皇上,而是先稟報給太傅朱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