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一人之下人稱二皇帝2(2 / 3)

朱珪是後來嘉慶帝永琰的老師,為人正直。當他知道安明“喪父而秘不發喪”的消息後十分氣憤。他與吏部尚書永貴很有交情,加上本來就看不慣和珅的作為,便想請永貴出麵彈劾和珅,這樣顯得更有分量。

永貴連年在外征戰,頗有軍功,是乾隆十分信任的大臣,卻與和珅向來不和。永貴聽到安明迷戀官位而不願回家守製,氣得拍案而起。又怕事有出入,又馬上秘密派人去安明的老家探訪,確認安明的父親確實在不久前去世了。永貴於是信心滿滿地認為這次一定可以扳倒和珅。

隻可惜永貴的兒子伊江阿壞了他的大事。伊江阿認為父親已經是老人了,和珅是朝廷新貴,日後必定大富大貴,投靠和珅才能保證日後的富貴,於是經常討好和珅。和珅清楚永貴的地位,也樂得結交伊江阿這樣的權貴子弟。二人相互之間兄弟相稱。

永貴和兒子伊江阿對和珅的態度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二人經常爭論不休。這天,永貴又數落伊江阿:“和珅這樣欺上瞞下的人,舉薦一些寡廉鮮恥之輩擔任要職,父親死了都敢隱瞞不報,和珅居然蓄意包庇,保舉他升官,真是不知廉恥,我一定要彈劾他!”

伊江阿大驚失色,慌忙退下。他暗自想,現在和珅正受皇帝寵信,父親肯定參不倒和珅,反而引火上身,恐怕還要連累了自己。於是,伊江阿決定給和珅送個人情,連夜求見和珅。和珅連忙請進書房。伊江阿神色慌張地說:“家父明日要參劾和大人,還望大人速速做好準備!”

和珅大驚失色,永貴是朝廷重臣,他要參劾自己,可不是小事,連忙問原因。伊江阿道:“大人曾經保舉一位官員,此人父親去世,卻為保住官位而隱匿不報,恐怕對大人不利。”

和珅立刻就想到了安明。和珅連忙致伊江阿一禮,道:“我確實曾經保舉過一個人,當時是看他辦事得力,是個人才。至於是否死了父親,我卻不知道,定是受了這個小人的蒙蔽!多謝賢弟今日來告知此事,否則我有性命之憂,賢弟真是我的救命恩人!”伊江阿怕永貴起疑心,不等他多說,就趕緊回去了。

對於永貴的地位,和珅還是十分清楚的。永貴是當之無愧的朝廷重臣,地位遠比和珅這個官場新貴重要得多。如果永貴果真要與他為難,自己還真有些危險。

和珅連夜派人叫來了安明,詢問之下,果然如伊江阿所說,安明剛剛死了父親,秘不發喪。和珅訓斥道:“你真是糊塗,父親去世這樣的大事,怎麼能瞞得住別人?明日永貴要彈劾你,必然連累我,治我一個不察之罪!”和珅歎口氣,又接著說,“永貴親自出麵,這事情將無法挽回!這是殺頭大罪,事已至此,證據確鑿。連我都跟著受害,勢必受到牽連。我今天叫你來,隻是提醒你安排一下後事,到時候你說話要有些分寸。”

安明知道事情已經無可挽回,請求和珅念在他忠心耿耿的情分上,對他的家眷兒女,留心照顧。說罷,低頭無語,默然而退。當天夜裏,安明把家中貴重的錢物秘密送到和珅府上。和珅也在思考補救的辦法,他決定先發製人,連夜寫了一份揭發安明的奏折。

第二天早朝,永貴果然參了安明、和珅一本,奏折道:“禦史及戶部司員屬吏聯名呈報,戶部司務廳司務安明大逆不道,父死匿而不報。前次京察,戶部侍郎、軍機大臣和珅竟然仍保舉此人為官,分明是與安明勾結,狼狽為奸,弄虛作假,欺瞞朝廷。”

永貴向來做事謹慎,這次又是有備而來,準備充分,證據確鑿,和珅就算再受皇寵,其瀆職之罪也是免不了的。朱珪和其他一些平時對和珅不滿的大臣也都紛紛附和。

乾隆最痛恨的便是安明此種不孝之人,聽後勃然大怒,立即質問和珅。誰知和珅毫不慌張,大聲奏道:“皇上聖明,安明喪父不報,欺瞞朝廷,大逆不道,奴才也受了蒙蔽。這幾天這件事才流傳出來,奴才與永貴一樣,也是昨天才得到消息,知道事情的原委。奴才本已經寫好了奏本,不想永貴先奴才一步。”說罷呈上早就準備好的奏折。

和珅知道乾隆向來對自己比較喜歡、重用,這次隻要小心應付,不被抓住把柄,不難推托。果然,乾隆一看和珅的奏折,確實是早已經寫好,言之切切,愧疚之情躍然紙上,心中已經有了袒護之心。

永貴等人見和珅早有準備,心裏涼了半截。但既然已經打開天窗說亮話,就不得不繼續下去。於是就進一步說:皇上,安明父親病故,秘不發喪,戶部上下都知道這件事,和珅身為戶部侍郎,卻說剛剛知道,誰會相信?而安明這等不忠不孝之人,和珅居然保舉他,分明是有意包庇,欺瞞聖上,不隻是失察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