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和珅當時剛剛抬入正黃旗,在什刹海的封地建造是符合祖製的,但是和珅打了一個擦邊球,他本人借機極盡奢華之能事,逾製修建自己的宅院房屋,確有違規之嫌。不過當時在朝中和珅但是炙手可熱,連皇帝都睜一眼閉一眼,誰還能拿他怎麼樣?
和珅宅第東至氈子房胡同,南至今前海西街南側,西至李廣橋,北至大翔鳳胡同,後輾轉達官貴人之手,並多次改建,至今仍有嘉樂堂、天香庭院、錫晉齋、壽椿樓等和珅所建的基本建築。和珅的宅院規模當然和與親王貝勒王府不能比,但從內部結構和裝飾之精美上看,和府絕對是數一數二的,而且史料中有記載:其裝飾物“皆親王所不應有之物,而和珅有之,且銅路燈較大內所有尤為精致。今分設於景運、隆宗二門外”。
這兩宅第的建造,耗費了許多人工和時間,單是動用的工人的報酬就不是一個小數目,和珅的精明就在這裏了,據史家考證,和珅建造府第所支用的工匠不是招摹而來的平民,而是他控製的步軍統領衙門的兵丁和巡捕五營的步甲等人。據考,最多的時候調來的兵可達一千多人。和珅動用職權,私自調用國家的軍隊來為他自己修建安樂窩,唯一能證明的就是他的貪得無厭。
和珅當時可謂富甲天下,卻仍然為了省下工人的工資而不惜動用國家軍隊,真是精明過了頭。
實為朝廷掌舵人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七月,負責工部事務的蘇淩阿、瑞保出差在外,而新任尚書舒常也尚未到京,而工部的日常事務又多,所以一切工部日常事務暫時由和珅代為管理。一個月後,37歲的和珅補授大學士一職,並仍然負責戶部事務。與此同時,因為補授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的福康安尚兼陝甘總督一職,無法回京,所以吏部尚書事務也由和珅負責。同年九月,因和珅掌管崇文門稅務已有八年時間,況且已經升任大學士,不便再兼任這一職務,轉而由其子、同時也是固倫和孝公主的額附豐紳殷德充任。
清代的大學士隻是一種榮譽職位。雍正年間創設軍機處後,就算是議政王大臣會議也不得參與軍國大事的處理,成為一個虛銜。會典上規定的大學士“大學士掌鈞國政,讚詔命,厘憲典,議大禮、大政,裁酌可否入告”等決策職責等於廢話,隻有參與“修實錄、史、誌,充監修總裁官。經筵領講官,會試充考試官,殿試充讀卷官,春秋釋奠攝行祭事”等閑散職能,根本沒有實權。即便如此,不少官員要獲得大學士一職也不容易,大多在即將退體的時候才能得到。而一旦獲得大學士一職,即要解除負責的六部職務,最多可以兼管事務,但並非直接掌管實權。
和珅是個例外,他不僅37歲即獲得大學士這一榮譽職位,而且不脫離實權,仍直接掌管六部中吏部、戶部、工部等的實權。如所兼任工部事務是主持工程的最有油水的部門;吏部尚書是負責官吏的遴選和考核,是天官;戶部則負責國家的財政大權……可以說,和珅幾乎控製了大清國所有的要害部門。
在乾隆眼裏,和珅的才能還沒有完全發揮,他讓和珅開始主持軍機處的大權。軍機處是清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經辦重大政務的中樞。軍機大臣的權勢之顯赫,那是朝野聞名。就連軍機大臣下麵的一些草擬文稿的助理人員,即軍機章京,因接近國家機要,平時也狐假虎威,頗有權勢,俗稱“小軍機”。
“小軍機”在清代社會上名聲很大。每當皇帝下諭旨,都要由軍機大臣交給軍機章京草擬稿,然後呈皇帝閱覽批準後頒發執行。《簷曝雜記》中對這一過程進行了具體的描述:“軍機大臣早晨入內麵奉諭旨,等到退下來,已是辰牌時分了。回到軍機處後,叫軍機章京進來,告訴他今天有幾道什麼上諭。軍機大臣一麵說,軍機章京一麵用手折一一記下;然後回到自己辦公的房子裏,分派擬稿:某某擬哪一道,某某擬哪一道。一霎時筆如風雨。軍機章京看過了,又斟酌幾個字,然後給軍機大臣看。軍機大臣認可後,就由太監呈送皇上,皇上閱覽批準後,這才頒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