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為了展示全新氣象,命人把避暑山莊的一應建築全都修茸一新,尤其是山莊的正殿、澹伯敬誠殿,乾隆在這裏設筵款待各國使節,澹伯敬誠殿全由楠木建成,稱作“楠木殿”,其中的設施陳列等一如皇宮,讓皇帝感到非常親切。七月二十三日,避暑山莊的祝壽活動結束,乾隆啟駕回京。乘坐的是皇帝出行時規格最高的禮輿,充分顯示出慶典的隆重。輿高六尺三寸,縱深三尺九寸,麵寬三尺,左右的直轅各有一丈七尺長,由十六人共抬,禮輿的上部為八角的兩層穹芏,十分華麗。
圓明園各處也都已布置一新,和珅命人建起了各種各樣的景點,綿延不斷,既有人工搭起的亭台樓閣,也有仿照西洋建造的園林建築,遇水則設龍舟,逢山置塔。景色宜人處表現得野趣橫生、小橋流水,恢宏大氣處極盡奢華,精雕細琢。各處景觀更是錯落有致地點綴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戲台,輪番上演各種喜慶劇目。全國各地的戲班也是紛紛進京,為皇帝賀壽。另外,西四牌樓前也建起了一座大台,一百名須發皆白的老人佇立上麵,一派福壽景象。
八月十三日,乾隆壽誕的日子到了,乾隆在太和殿接受百官和外國使臣的朝賀,文武百官也都換上節日盛裝,為皇帝的大典添加喜慶氣氛。按照大清的製度,如果遇到皇上或皇後的萬壽慶典,文武百官都要在壽辰的前三天和後四天身著上麵繡有團龍紋樣的花衣,而各國前來朝賀的使節則被安排在太和殿以外的西簷之下等待朝廷的安排。
時辰一到,乾隆帝身著龍袍,頭戴珠冠,在盛大的歡迎禮樂聲中升座太和殿,然後就是複雜而莊重的禮儀、宴會,各國的使節也都紛紛帶來了本國的特色節目取悅乾隆,表演本國的歌舞。宴會宣告結束後,乾隆在百官的跪拜謝恩聲中起駕回宮。
在這個盛大的慶祝活動背後,是和珅自信的指揮協調。和珅將這麼隆重的活動打理得有條不紊,實為曆史上罕見,對於清政府來說也是難得一見,更加稱奇的是和珅沒有花內務府的一分錢就辦成了,乾隆對和珅更加相信和滿意。和珅自己也假借天子名義,狐假虎威,強行克扣官員的俸祿,而且讓有名的富商以向天子賀壽為名進貢奇珍異寶,其實大部分都落入了他的腰包,從中撈取了不少的錢財。
大興土木建豪宅
和珅一生宅院眾多,既有自建的,也有皇帝賞賜的,不一而足。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和珅全家從正紅旗抬入正黃旗,成為上三旗人。不僅如此,乾隆還賜德勝門內什刹海畔的一塊地給和珅,恩許他另建住宅,同時還把淑春園當作別墅賞賜給他。淑春園在在今北京大學內,是頤和園的一部分。和珅對淑春園非常上心,幾經修葺,成了西郊名聞一時的園林。
和珅的老宅在西四附近的驢肉胡同,是清初論功行賞時分配給尚屬於正紅旗的和珅家的,和珅在發跡之前一直與弟弟和琳合住。後來和珅由禦前侍衛兼都統一路升到戶部侍郎、軍機大臣兼內務府大臣,不好再與弟弟和琳一家一起居住,正巧皇上在什刹海賞給他一塊地,於是,他著手在此處修建他的新居。
和宅的布局非常精巧,其他宅院根本不能與其相提並論,就是和達官顯貴的府邸相比,它也毫不遜色。慶親王永磷曾道:“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頂上,惟求諸兄見憐,將和珅邸第賜居,則吾願矣。”後來,嘉慶帝果然滿足了他的心願,賜了和珅邸宅的一半由他居住,就這永磷已經喜極而泣、感動得痛哭流涕了。
和珅的另一處宅院淑春園在曆史上久負盛名。《大清會典事例》中記載:“乾隆二十八年內務府奏準圓明園所交淑春並北樓門外等處花園……”,乾隆把淑春園賞給和珅後,和珅將其更名為“十笏園”,並多次擴建。最終的規模很大。園內山水相間,並存一個湖泊(即今北京大學未名湖),湖中有小島(湖心島),石舫,現在依然完好無損地保存於今北京大學內,環境安靜,美麗,曾有人讚曰:“一徑四山合,上相舊園亭,繞園二、三裏,煙草為誰青。昔日花堆錦繡,今日龕餘晉火(園有花神廟),懺悔付園丁。綠野一彈指(綠野亭亦存),賓客久飄零。壞牆下是綺閣,是雲屏,朱樓半卸,曉鍾催不起娉婷(園中有樓,向貯一自鳴鍾,極巨,是鳴則群姬理妝)。誰弄扁舟一笛(園池為漁人利,適有蕩舟橫笛者),鬥把卅餘年外,綺夢總吹醒。悟徹人間世,漁唱合長所。”
另外,內閣侍讀學士斌良在《遊故相園有感題》中寫道:“銅鋪塵冪徑苔侵,策馬荒園寄慨深。愛蓄名花歌玉樹,曾移奇石等黃金(聞園中有太湖石係鹺商某甲物,以千金運至)。繽紛珂繳馳中禁,壯麗樓台擬上林(園中樓閣均仿圓明園規模建造),猶勝荒地秀蒲牌,澹煙廢綠遠陽沉。”由此可見,和珅為了院子可謂極盡奢侈之風,不惜千金把太湖石從外地遠方運到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