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千裏為官隻為財貪汙受賄廣積家產2(2 / 3)

幾十年後,光緒帝的生父醇賢親王遊覽淑春園後作詩幾首。其中《中秋後遊舒(即淑之諧音)春園四律》寫道:“是園乾隆年間歸和珅,籍沒後人官。傳聞禁園工作,每取材於茲,足證之亭台之侈之巨。後轉變為睿邸園寓,雖棟宇僅存,山水之秀美固自若也。餘園近在比鄰,曾未獲遊覽。迨庚申變後,遂就荒蕪。奇當匆匆一涉。輒為俗沉所擾,未得從容吟詠。茲赴差之使,更續舊遊,逐物成詩四章。”其中的兩首為:

歸風待月樓

相業負林永,登臨悵惜年,高樓悲去鶴,孤塚咽啼鵑;

果僅耽風月,何由汗簡編;主人迭零落,一倒幼雲煙。

石舫

餘概橫糊辨,軒楹慨劫灰;竟成填海物,不是濟川材;

渭水曾推轂,嚴陵尚釣台;臨流一憑吊,蛩語動蒿菜。

從詩中我們仍能體會到和珅住宅的奢華程度。

除了什刹海畔的宅第和海澱淑春園這兩處比較著名的宅第外,和珅在京城還有多處住宅。和珅為了早朝的方便,在北長街路西會計司胡同中建造一個臨時住所,專供早朝用。

另外,和珅為了及時了解乾隆的生活習性,又可時時服侍乾隆,保持和乾隆的親密關係,凡是乾隆去的地方都有和珅的住處。所以,避暑山莊、盤山等地均有和珅的住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珅就曾在熱河避暑山莊自家的宅院裏接見了英國特使馬戛爾尼。和珅死後,此房由和孝公主和豐紳殷德繼承了一部分,成親王永理也分得一部分。

和珅生前生活奢華,為了死後仍然保持這樣的生活,他還早早著手建造自己的陵墓,經過多方考察,和珅在薊州境內選好了一塊墳地,經過幾年的營建,逐步建造出規模龐大的“和陵”該墓十分宏偉,史書記載:其外圍牆有二百丈,內圍牆一百三十丈!內有古門樓一座,石門二座,並開隧道,正屋五間,僭稱享殿;東西廂房各五間;僭稱配殿;大門一座,僭稱宮門,其門扇一梁一檁均係紅油飛金彩畫,門用金包釘,梁柁五彩,描畫中有金遊龍。”,可惜和珅後來沒有享用到“和陵”,嘉慶以“和陵逾製,規格比皇陵還高”為由強行拆毀。和珅死後由長子豐紳殷德在劉莊草草埋葬了事。自己花費大量心血建造的陵墓,最終卻無福享受,恐怕是他始料未及的吧?

奢侈生活勝皇室

身居高位久了,難免要有所講究,我們腦海中的貪官形象都是講究享受、追求情調、附庸風雅的腦滿腸肥之人。他們斂財的目的很直接,就是為了當下的享受,而且因為錢財並非本人辛苦得來,所以向來大方,出手闊綽,很少有人把“吝嗇”與“貪官”相提並論,和珅是個例外。

史書上記載和珅是個“賦性吝嗇”的人,可謂進財容易散財難。這或許由於他少時家境多遭變故,曾經靠借錢度日有關。他生性或許是節儉的,但身為當時的“首富”,大可不必這般慳吝,尤其是對自己和自己身邊的親人,這他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邸第和陵墓可見一斑。當然,他對待屬下、家奴就大不一樣了,和珅在這方麵是能省則省,不肯多花一分錢,這也許是他能夠迅速積斂起巨額財富的一個因素吧。

和珅從小生母去世,十歲時父親有不幸歿了。所以,他對自己的家人,包括寵妻愛妾、兒子兒媳是非常照顧的。有時為了討家人的歡心,和珅不惜動用權力搜羅天下奇珍。

有權有勢的和珅對早餐也很有講究,可能平時過度勞累——整日思慮如何對付別人,是在難得。於是每日早點都會進食珍珠,相傳新鮮的珍珠有增強記憶力的功能。尤其是他一向尊敬有加的妻子馮氏和幾個他寵愛的小妾,為了保持容顏,也都爭相食用加了珍珠粉的早餐。

行賄者常說:不怕你拒絕,就怕你沒愛好。大家都知道和珅喜歡珍珠,一時間珍珠商人就大受歡迎,尤其手中有奇珍的便奇貨可居了。關於這方麵,還有一個有據可考的故事。

據焦循《憶書》記載:江南吳縣有一珍珠商人石鈞善,他每年都出海一段時間,撈回珍珠後在揚州一帶販賣,由於珍珠並不是什麼日常消費品,所以生意一直不太好。後來,揚州官吏得知和中堂喜好珍珠後,石鈞善的珍珠變成了搶手貨。據說每次他采完珍珠回揚州時,還未進城就被揚州的富商大賈、達官貴人派人將他迎回家中,真正成了一個搶手的賣方市場。富貴之家常“極珍味美饌以享之,優伶歌舞以娛之,名人詩酒以係之。鈞善扮一琴師,畫工蕭然寂處。回以吟詩寫字為事,而鹽賈候其門,鈞善出一小匣,錦囊溫裹,以赤金作丸,破之則大珠在焉,重者一粒價二萬,輕者或一萬,至輕者亦八千,爭買之,惟恐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