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鈞善從此便成了大紅人,他也趁機大肆宣揚這些珍珠是鹽商和貴人們買去“獻和中堂也,中堂每日清晨以珠作食,服此珠則心竅靈目,過目即記。一日之內,諸務紛遝,其胸中了然不忘。雖百手記,不能如是也。珠之舊者與已穿孔者不及用。故海上采珠之人,不懼怕風濤,雖死不恤,今日之貨,無如此物之奇也”。石鈞善不愧是個生意人,他大力吹噓了一番自己的珍珠,號稱自己所采集的珍珠“天下無雙,並世第一”,一時間趨之若鶩。
嘉慶四年,石鈞善獲得一個特大珍珠,形狀頗似葫蘆,看到的人都驚呼其為“異寶”,石鈞善則興衝衝地想賣個好價錢。可當他心情激動地回到揚州時,巨商達官竟無一人問津,原來這一年和珅剛剛被賜死。此時,石鈞善才終於醒悟:不是因為他的珍珠值錢,而是因為有喜好珍珠的和珅罷了。一個貪官的喜好竟然影響到一種商品的市場供求關係,可見他的能量是很大的。
和珅生活奢華,非但平民百姓望塵莫及,就連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也難與其相提並論。據當時來華訪問的朝鮮使者描述和珅的家。“其家奢富麗,擬於皇室,有口皆言,舉世側目”。而且更有西方使者稱和珅是權傾一時的“二皇帝。”從其炎炎權勢來看,並非虛言。
用“白玉為堂金作馬”這句詩來形容和珅一家的奢侈生活絕不會言過其實。和珅利用手中的職權,命令各地為皇上“進貢”的物品、珍珠、奇石、各種時令水果一應貢品都要先經過和珅這一關,遇到自己喜歡的,甚至留下自己收藏,並不呈給皇上。所以,理論上皇帝見過的他早就見過了,而皇帝沒見過的,他家裏也有,難怪最終抄家時,連嘉慶都感到震驚了。
和珅少時失去雙親,在學校經常受同學欺負,而且吃不飽飯,甚至沒衣服穿,在冬天的時候依然衣衫羊薄。所以,後來他得勢後就大力搜刮錢財,從心理上安慰自己。正因為他熬過苦日子,所以對家人更加關心,也不願自己的家人受苦受累,這種心情在和珅身上表現得更加突出。
如果以上情景就讓你目瞪口呆的話,那麼和珅極盡奢華的正餐定會讓你感歎超乎想象。隻要和珅在家,午餐必定是滿漢全席,而且以和珅家中的幾個人,吃飯時用滿漢全席,別說不能吃完,有些更是未曾下筷就被倒掉了,讓人感覺實在是暴殄天物。可和珅不管這麼多,他幹什麼都向乾隆看齊,乾隆喜歡講排場,自己身為皇帝的心腹,飲食當然也要體現出自己的權勢,所以,即使浪費也要把架子做足。
前麵提到,和珅是非常慳吝的一個人,他之怎麼會這麼放縱自己和家人如此“糟踐”?自然這與屬下的巴結有關。和珅有一個名叫卿憐的愛妾,平時喜歡吃荔枝,和唐朝那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楊貴妃一樣。楊貴妃吃的荔枝是用上等的軍馬從四川“快遞”送到長安的。權傾天下的和珅寵愛卿憐,底下的官員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巴結的好機會。在荔枝熟了的季節,荔枝產地廣東的大員趁機派快馬將荔枝送到京城。不僅如此,其他各地的官員也都把本地的時令水果紛紛孝敬和中堂。
和珅不僅在飲食上非常講究,對衣著更是非常注重。俗話說:人是衣服馬是鞍,全靠它來撐門麵。起初,和珅是出於尊重才穿著好衣服,尤其是參見皇上乾隆的時候,並無特別要求。等到和珅得寵後,他覺得自己要體現自己的威嚴和氣勢,於是便逐漸考究起來。甚至他的穿衣風格引領了時代潮流,至少是官場的潮流。據說,他有一件衣服上的紐扣全是西洋小鬧鍾做成的。當時,小鬧鍾的價錢是極其昂貴的,所以,和珅的一件衣服就能夠養活當時的好幾戶人家。和珅對鬧鍾情有獨鍾,因此,不但早上經常掛著鬧鍾,在未名湖畔也掛了一隻大的自鳴鍾,這些大多是西方使者的貢品,就連皇宮也不是隨意就能見到的。
和珅在吃穿用度上都以皇宮大內為標準,不可避免會奢華過度。雖一時無人敢說半個不字,難免有人心中不滿,最後被賜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