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法國,空氣裏注滿了藝術(2)(1 / 3)

作為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盧浮宮內裝潢並不算最奢華,但也金碧輝煌,路易十四時代的昔日繁榮仿佛從未隨歲月流逝而消退,館內藏品豐富,藝術價值極高,各類藏品高達40萬件,有不少都是拿破侖從戰敗國家征用,其中還有大量的古埃及藝術品,不僅有法老王遺物,躺在透明玻璃櫃裏的木乃伊,還有古巴比倫王國的青銅像。因為傳說的法老王詛咒,使得盧浮宮幾百年來都籠罩著無法窺探的神秘感,法國電影《盧浮魅影》,便是圍繞著收藏在盧浮宮的木乃伊展開的神秘故事。可是,比冬宮多出幾十倍不止的遊客,讓這原本的高雅藝術殿堂,有些擁擠得透不過氣,那鎮館三寶更是輕而易舉地就會被人錯過,斷臂的維納斯和勝利女神像,被圍在四周的遊客遠遠地隔得見不著真身,而蒙娜麗莎像前近2米的隔離帶外,層層疊疊沒有絲毫縫隙。人們高舉著相機,有的還沒能親眼見著一眼,就被人擠出了包圍圈外,隻能靠相機裏那歪歪斜斜的抓拍,見著傳說中的微笑。所以,盧浮宮被評為最偉大的博物館之一,卻也被不少人評為最糟糕的旅行體驗之一。

我以為我的人文旅行,和沒有耐心排隊的急躁,會讓我不小心錯過盧浮宮,可是,在這座連空氣裏也被注滿了藝術細胞的博物館裏,哪怕人山人海,哪怕嘈雜擁擠,卻並不影響那懸掛在高處的精美畫作被人欣賞,那藏在玻璃棺裏的木乃伊讓人敬畏,和那刻滿曆史痕跡的石雕青銅像令人浮想聯翩,把自己悄悄地放進無聲的世界,隻留著視覺的唯一感官,徜徉在這藝術的海洋中,才感歎,幸好,我眼見了這一切。盧浮宮,來到巴黎,怎可以錯過。

小不點,我會想念你

他親親我的臉頰,然後緩緩彎下腰摟住我,輕拍了兩下我的頭,“小不點,我會想念你。”

我在他耳邊,喃喃道:“我也會想念你們,你,還有可愛的她。”

他帶我走遍巴黎的大街小巷,雨中,他撐著黑色的傘,傘外的世界一片濕潤。走在《盜夢空間》的拍攝場景,昏暗的燈光和屋簷下連成線的雨絲,像是把這跌入夢境的深邃長廊從這現實世界中隔離開來。雨,濕了我露在傘外的肩頭,我輕輕彈著肩上的水珠,再抬起頭,他已經離我幾米之遠。

我正要朝他走去,突然,他轉身看著我,“快,從10開始倒數”。還沒等我回過神來,他已經數到5,他盯著手腕上的表,“5,4,3,2,1”,數到1的時候,他舉起手,指著我身後的方向,快轉身。我順著他手的方向看過去,那是在巴黎任何沒有障礙物的角落都可以看到的埃菲爾鐵塔,在整點時刻,突然像百花齊放一樣,閃爍著綻開來,那過萬隻小燈泡,如同鑽石般鑲嵌在鐵塔全身,璀璨奪目,讓人移不開眼睛。塔的下麵,是緩緩流淌的塞納河水,輕細的雨滴密密麻麻地落在河麵上,金色的塔身倒影,變得越來越模糊,那暗色的河和有些輕雲的天空,襯托得鐵塔無比燦爛。我被這突如其來的美閃花了眼,張大嘴,舒緩心跳加速帶來的窒息感。

在連巴黎時差都搞不清楚的情況下,我來到巴黎,自然不會知道,埃菲爾鐵塔會有這樣如同準點報時一樣的夜間閃爍,而且,還是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這突如其來的光波,著實讓人興奮不已。

我轉過頭,咧著嘴朝KIM笑著說,“謝謝你,帶我來見這美景。”

你不覺得這裏完全沒有遊客?

我朝四周看看,除了過路的法國人,和身後川流不息的車,一個形似遊客的影子也沒有。

那是因為,這裏是我的私密景點,遊客大多不會來這裏看鐵塔夜景。

我連聲說著謝謝,心裏暗自高興,遇見他,真是幸運。

他在地鐵裏,突然拽著肩膀一把護住我。原來,巴黎地鐵常常會上演搶劫的戲份,便是女孩子拿著手提包,在靠近車的站台上走,後麵突然跑來幾人,一把搶了包就衝進車裏。巴黎的地鐵說關就關,緩衝期短得可憐,所以常常是留得被搶的人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包遠離自己。我們從某個站台走出來時,幾個年輕人從身後跑過,他一把拉住我,警惕地看著年輕人跑過的方向,等看到他們上車,他才轉過來,一臉嚴肅地告訴我,我剛剛提著相機的樣子,有多冒失。

這一天,是歐洲的“清明節”——追思亡者節,巴黎聖母院有一場規模極大的悼念會——聖祭禮。他塞給我一張不知道寫著什麼的白紙條,然後推著我擠進正門的人群。還沒走幾步,我就被工作人員拽著衣袖拖了出來,他又拉著我,從另一邊混進隊伍。我緊緊地跟著他,在低於平均視線的人群下方,小聲緊張地問他,你是在帶我插隊嗎?他轉回來低下頭,別說話,跟著我走就行了。來回幾次,終於,我們擠了進去。他站在門邊露著狡黠的笑,你看那邊,如果排隊,1個小時也進不來。我望著側門排了百米的隊,一陣內疚。原來,插隊不是隻有中國才有的文化。

巴黎聖母院,幾乎是我所見教堂裏,最美的一處。圓潤的穹頂,宏偉的立柱,精致的轉角,栩栩如生的聖像雕刻,絢麗的玻璃花窗,透著無比的聖潔,肅穆。教堂中央,唱詩班洪亮的歌聲,壓倒性地充斥著每一個角落,高高的穹頂像是擴音器般,拖著歌聲的尾巴,使得那洪鍾般的聲音落幕後,也久久在耳邊揮之不去。聖壇麵前的座椅上,坐滿了上千教徒,黑壓壓的人群肩靠著肩,有的拭淚,有的低頭默念,有的望著聖壇一臉嚴肅,這一天,他們來到聖母院,紀悼他們的親人,為已亡的靈魂祈禱,一些站在外圍的遊客,也相擁著默默流淚,哀傷的氣息,彌漫在聖母院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