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雖然連負三局,但是在曹操的心目中仍然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那麼曹丕為了奪取這場奪嫡之爭的勝利,又使出了哪些招數呢?最後曹丕贏得太子之爭,靠的又是什麼法寶呢?
前麵我們講到,曹操為了選出最佳接班人,在曹丕和曹植之間挑起了一場競賽。曹植雖然連負三局,卻對奪嫡之爭沒有決定性的影響。
曹丕急了。
之前的奪嫡鬥爭,我曹丕可謂占盡上風。我弟弟曹植呢,連負三局,從這一點上來看,我的世子之位應該說是穩如泰山。那曹丕急什麼呢?
曹丕的擔心,來自於最近一次曹操和曹植的談話。
最近孫權經常騷擾邊境,曹操就組織了一次軍事出征,親自率軍討伐孫權。在出兵之前,曹操做了一個安排,說了一句話。曹操的一個安排是,讓曹植留守後方,這是有很重的政治暗示的。曆朝曆代,君主出征,太子監國,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以前留守後方,也一直都是曹丕的分內之事。這一次居然換成曹植留守!這就不能不引起曹丕的擔心。
更加讓曹丕感到驚心動魄的,還是曹操臨走之前說的那句話。
曹操對曹植說:“我事業剛起步的時候,正是二十三歲;你今年也二十三歲了,要好好加油哦!”(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
這句話換在普通人身上,不過是父親對兒子的口頭勉勵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是放在曹操身上就不同了。你事業剛起步的時候?你的事業是什麼事業?王霸之業啊!你要曹植加油是什麼意思?這不就差明說他是你的繼承人了嗎?
曹丕簡直想不通,我這個弟弟到底是哪裏這麼吸引我爸?無論是朝中的口碑、行政的手段還是領兵作戰的能力,甚至政治野心,我曹丕哪樣不勝他一籌?曹丕簡直覺得,如果將來曹植上位,連是否忍心逼漢獻帝下台都是個疑問。
曹丕有時候也想,是不是弟弟的文才打動了我爸?所以他也附庸風雅,把建安七子中的徐幹、應瑒等一大批文人墨客都聚攏在自己帳下,大搞文學沙龍。
曹丕生怕自己的才華不被曹操知道,就寫了一本堪稱史上最無恥的自傳——《典論》的《自敘》,說我六歲學射箭,八歲能騎馬射移動靶,文能通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武能以甘蔗擊敗劍術高手……為了達到傳播的目的,曹丕像發傳單一樣把這本自傳到處送人,想必當時朝中人手一份。甚至連大江對岸的孫權和張昭,都莫名其妙地收到了曹丕快遞送來的這本限量版簽名本自傳,請他們雅正(以素書所著《典論》及詩賦餉孫權,又以紙寫一通與張昭)。
什麼手段都使上了,什麼手段都用完了。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晉爵魏王。王太子一位,依舊空缺。
曹丕實在沒轍了。走投無路的時候,他突然想到了一個人。
這個人,智力之高超,就連曹操都要讓他三分。
也正是這個人,最近幾年每天下班以後都準時回家,關上大門謝絕一切社交活動,為兒女結親也都找一些地位平常的人,避免結交高門大族,再加上很少出謀劃策,儼然已經成了朝中的隱士,淡出人們的注意範圍很久了。
(賈詡,曹魏著名謀士。先後為董卓、李傕等人出謀劃策,並兩次幫助張繡打敗曹操。歸降曹操後,戰袁紹、破馬超,都有賈詡的計策。曾勸阻曹操發動赤壁之戰未果,曹操果然慘敗而歸。晚年暗助曹丕登上太子之位,曹丕即位後,拜賈詡為太尉,位極人臣。)
這個人就是賈詡。
賈詡,是曹魏的重要謀士。謀士的最高境界,是“算無遺策”,一輩子沒有失算過,比算命先生還靈。曹操這麼聰明,也被火燒赤壁,一敗塗地;諸葛亮這麼聰明,也曾經六出祁山,勞而無功。三國時期能夠當得起“算無遺策”四個字的人,也許就隻有賈詡了。
曹丕登門拜訪賈詡,沒說什麼廢話,開門見山:請問怎麼做才能贏?
賈詡回答:“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什麼意思呢?就是請你腳踏實地,認真做事,孝順父母,盡好做一個兒子的本分。沒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