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注引《典略》說楊修的罪名是:“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
“漏泄言教”,就是泄露國家機密,因為楊修當時的官職是主簿,也就是曹操的秘書長。秘書長,你就得保密啊,結果你楊修倒好,我曹操說點什麼話,你都給我泄露出去了,搞得全天下都知道,所以我要治你的罪。
那麼“交關諸侯”呢?就是和諸侯有交往。有人說楊修“交關諸侯”,就是咱們今天說的“裏通外國”,你和劉備、孫權私底下有來往,和他們勾結,陰謀顛覆我的政權,這是曹操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劉備倒是自稱過“漢中王”,算是個諸侯王的爵位,但是曹操不認啊。曹操不可能一方麵不認劉備的諸侯地位,另一方麵又說楊修你勾結劉備、“交關諸侯”,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刮子嘛。
所以這個諸侯,隻能是指曹操自個兒封的諸侯。誰呢?
臨菑侯曹植。
前麵講過,曹操選拔太子,楊修積極地奔走其間,為曹植出謀劃策,觸怒了曹操。但是光這一點還不足以致楊修於死地,真正導致楊修被殺的,是下麵這個原因:
曹植失敗了。
曹丕、曹植打響奪嫡之爭的時候,身邊各聚攏了一派勢力,幫他們拉票。現在既然太子人選已經塵埃落定,確定是曹丕了,那麼曹丕手下的那幫人,所謂的“太子四友”,將來都是他的得力助手。而曹植手下的人呢?當然會成為曹丕統治的阻力。所以,曹操挑起了曹丕、曹植的競賽,現在比賽完了,當然也要負責打掃戰場,幫他們善後。
曹植競選失敗以後,曹操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重諸侯科禁”,在立法上加強對曹丕之外其他幾個已經被封為諸侯的兒子的監管力度,以免他們威脅曹丕的太子之位。其中的重點關照對象,不用說當然是曹植。
搞定了曹植本人,曹操的第二刀,就瞄準了曹植曾經的羽翼——楊修。楊修身為曹操的秘書長,算是一名“內臣”,卻和諸侯王也就是曹植來往密切,這就叫“交關諸侯”,足以治死罪。
這是楊修之死的第一個原因,也是主要原因。還有第二個相對次要的原因:楊修出身於弘農楊氏家族,也是一個“四世三公”的顯赫家族,在朝野上下影響力非常大。楊修的母親,是袁術的女兒。袁術,前麵介紹過了,是東漢另一個“四世三公”的大家族汝南袁氏的嫡子,同時呢,還是東漢末年的一個軍閥,專門和曹操作對,結果被曹操給滅掉了。從這層關係上來講,楊修是袁術的外孫,那政治立場就很不可靠了。所以曹操要在曹植失敗以後、曹丕上台之前,抓緊人生最後的時間,把楊修給收拾掉。哪怕背上一個濫殺人才的罪名,也無所謂,我幫我兒子背這個黑鍋,反正我也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不在乎身後罵名滾滾來。
楊修死後一百多天,也就是公元220年正月裏,曹操終於走到了人生的終點。曹操作為一代亂世之奸雄,就連死亡也顯得與眾不同,他不僅在生前殺害了一代名醫華佗,而且在死後給人們留下了曹操墓到底在哪裏的千古謎團。那麼華佗之死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曹操墓的謎團真相又是如何呢?請看下一講:《身後謎團》。
傳說曹操死於頭風病,而死前他卻將唯一能給他治病的神醫華佗給處死了,那麼華佗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身為一代奸雄,曹操死後留給了人們最後一道謎題,那就是曹操墓究竟在哪裏?關於他的墓,民間一直有『七十二疑塚』的說法,那麼曆史上是否確有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