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以後,劉備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赤壁之戰中,其實打主力的是孫權。劉備當時是一個四處流竄的軍閥,窮得叮當響,沒有多少兵。火燒赤壁以後呢,曹操從荊州退了出去。劉備就像非洲草原上跟在獅子背後的鬣狗一樣,趁機上去啃兩口殘羹冷炙,搶了幾個城池做立足點。站穩腳跟以後,劉備向西南進軍,把益州境內的一個軍閥劉璋給一鍋端掉了,接著就對曹操的漢中發動了進攻。
這個時候的劉備,早就已經不是當年寄人籬下的那個窮光蛋了。他手下兵多將廣、人才濟濟,麵對劉備的進攻,曹操再也不敢小覷。他率領大軍,前去抵禦劉備,保衛漢中。出軍之時,捎帶上了楊修,讓他在身邊做個參謀。
沒想到兵臨前線,仗打得很不順利,曹操很苦惱。有一天晚上,曹操給部下出了一個口令,內容隻有兩個字:“雞肋。”大家都不知道什麼意思,隻有楊修聽了,開始收拾行李。大夥兒問他:魏王這是什麼意思啊?楊修說:“太簡單了。雞肋嘛,扔了吧,怪可惜的;吃了吧,又實在沒什麼肉。魏王的意思是拿雞肋來比喻漢中,估計這仗打不久,魏王要撤退了。”(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根據《三國演義》的描寫,曹操聽到這話以後,惱羞成怒:我的心思就這麼被你看穿了?大怒,借口擾亂軍心之罪,就在軍中把楊修給處死了。
當然,也不光是猜“雞肋”這一次,曹操以前也有好多啞謎被楊修給猜透過。比如有一次,曹操得到一盒酥糖,嚐了一口,覺得挺好吃,就在盒蓋子上寫了個“合”字,發給群臣。群臣一看,這啥意思?不理解,而且這曹操怎麼還寫錯別字呢?“盒”的皿字底怎麼沒了?都在這兒亂哄哄地瞎猜。楊修來了。楊修一看,明白了,打開盒蓋,拿勺子舀了一勺吃掉,扭頭就要走。大夥兒趕緊叫住楊修:丞相這是啥意思?楊修說:這還不簡單嗎?“合”字拆開是哪三個字?人一口。丞相是叫咱們一人一口給吃了。大夥兒恍然大悟。曹操呢?當時正樂顛顛地等著,估計我這啞謎你們也猜不透,到時候來問我,我給你們一揭開謎底,你們肯定都特別佩服我!正在等著大夥兒來問他呢,等半天沒來。結果一打聽,楊修把謎給解開了,曹操這個恨呀。
再有一次,曹操找工匠給造個園子,完工了來驗收,在園子裏溜達了一圈,什麼都沒說,拿起毛筆在門上題了個“活”字。工匠們百思不得其解,又來問楊修。楊修說:這簡單,門裏麵加個活字,就是個“闊”字,丞相嫌這門太闊了,要你們弄窄一點。曹操知道了,又恨得牙根直癢癢。
所以新仇舊恨加在一起,到“雞肋”這會兒終於爆發了:為什麼我出的謎語你都能猜出來?給我去死吧!就把楊修給殺了。這是傳統的說法。
那麼實際上是不是這回事呢?楊修是不是死於“雞肋”呢?
恐怕不是的。
根據《三國誌》注引《典略》的記載,楊修之死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而曹操去打劉備,是在三月份,五月份就撤退了。從五月份到秋天,起碼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顯然,首先楊修不是在軍中被殺的;其次,楊修也應該不是因為猜破了曹操“雞肋”等一係列的啞謎,而被曹操惱羞成怒殺掉的。
另外,無論是《三國誌》還是《後漢書》,都記載了“雞肋”的故事,但是都沒有說楊修因此而死。所以,說曹操因此而殺楊修,是沒有根據的,近乎兒戲。那麼,楊修之死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呢?我們來看看曆史上楊修是被曹操安了個什麼罪名給殺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