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政稽查處的,找周董事長。”
門被自動開啟。朱洪明站在樓梯口,橫著臉:“周董在樓上,要找他就上樓來。”
邱浩成和李誌雲上到二樓,周文革仰靠在軟皮沙發裏,叼著煙:“老邱,我的別墅裏沒有工業鹽和食用鹽,你們興衝衝地來,隻能是大失所望。”
“老周,為啥我們每次見麵都說鹽,今天要換個話題。”邱浩成看著客廳牆上周文革手書的一首詩,毛筆字雖然沒有書法味,但裱得精致,還裝著鏡框。他默詠了一遍:梅花安定廣陵兼,膏火來源總是鹽。
書院學堂原不別,挹茲注彼究何嫌。
周文革站起來:“我的書法雖然不及你,但是我用的這首詩的內涵很深沉,有許多人看了不解其中味。”
邱浩成知道周文革在賣弄他的鹽文化,也暗示出他的潛意識,必須擊中他的要害:“這首詩是清代詩人的《再續揚州竹枝詞劫餘稿》,描述的是當時兩淮鹽商們販賣私鹽發了財,為了裝潢門麵,大辦書院,以示自己的儒雅之氣。”
“哈哈,邱兄,你真不愧為雙嶺市的鹽政一把手,如此精通鹽文化。像你這樣的行家裏手,不僅在我市是獨一無二,就是在全中國也是屈指可數。”周文革顯得有些做作。
“我還了解古代許多靠私鹽發財的封建官僚,他們的資本積累就是鹽利。《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當時兩淮巡鹽禦史,使曹家成為傾國財主,但是好景不長,終成紅樓一夢。”邱浩成表情遺憾。
周文革知道邱浩成在含沙射影地譏諷他,也不示弱:“曹家雖然由興到衰,畢竟風光九州,皇帝幾次南巡,下榻其家。地方的達官貴人也對曹寅點頭哈腰,言聽計從。為什麼?因為曹家有錢!”
“曹家金銀滿倉,榮華富貴,金錢鋪成金光大道直通朝廷,不義之財,必遭報應。”
周文革心裏很不是滋味,又不便發火,他看了一眼牆上的掛鍾:“中國的鹽文化博大精深,以後有時間我們再專題討論。如果你沒有其他事,我就要下逐客令了。”
“難得來一趟你這豪華別墅,也算我開闊了眼界,多一分鍾,多長一分見識。”邱浩成挖苦道。
“老邱,我們倆訂個規矩,從今以後我倆見麵,都不兜圈子,有話直說。”周文革已經深深領教了邱浩成打嘴仗的功夫,他甘拜下風。
“哈哈,好哇,我也有這個願望。有件事我們就開門見山。”他示意李誌雲,“李科長,你講。”
李誌雲表情嚴肅:“革蘭化工廠采購員馮文仁和李生華,在采購工業鹽時,有違反鹽政管理的行為,我們要找他倆了解有關情況。”
周文革故作吃驚:“有這種事?朱洪明副總,你管理的化工廠有這兩個人嗎?”
朱洪明漫不經心地回答:“有這兩個人。”
“你立即通知他倆回來,積極配合鹽政部門把事情查清楚!”周文革命令道。
朱洪明吸了口煙,慢慢地噴出:“周董,你忘了。今年初我就辭退了他倆,文件還是你簽的。”
周文革拍了拍頭:“我把這件事真的搞忘記了。馮文仁和李生華早就不在化工廠了,現在他倆的行為與革蘭集團毫無關係。對不起二位。”
“據我們了解馮文仁和李生華是前幾天才離開革蘭的。”邱浩成緊緊追問。
“道聽途說沒用,有文字依據嗎?”周文革指著朱洪明,“你去化工廠把辭退文件找來,給老邱過目。”
“文件不看了。目前市場上造假的東西很多,有時真假難辨。其實瞞天過海的手法也不是新鮮伎倆。”邱浩成審視著朱洪明。
“哈哈。中國正在走向法製,什麼事都要講證據。主觀臆斷,人雲亦雲,是愚蠢的做法。
”周文革冷笑著。
“毀滅證據,嫁禍於人,必將自取滅亡。”邱浩成示意李誌雲,“我們走。”
“我們會找到證據。”李誌雲氣憤地說。
走出別墅,邱浩成對李誌雲說:“周文革和朱洪明這場雙簧演得漏洞百出,朱洪明是個愚笨的表演者。你通知朱正峰,我建議對朱洪明采取偵查措施。”
“對,在他身上開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