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 2)

段景住對史文恭說過,馬是送給宋江的,並非給晁蓋的。晁蓋的名聲其實沒有宋江大。而曾頭市卻偏偏隻要“剿除”晁蓋一個人!

這一切都是出自宋江的心腹戴宗之口。他回來後就是這樣說的。

那麼,戴宗是不是故意誇大其詞,激怒晁蓋呢?有這種可能。因為曾頭市並不知有晁蓋,也沒人認識晁蓋。

總之,晁蓋就是在聽了戴宗的這幾句話後,才大怒道:“這畜生怎敢如此無禮!”執意要下山。

二、征兆之謎:

晁蓋下山,宋江相送。

“飲酒之間,忽起一陣狂風,正把晁蓋新製的認軍旗,半腰吹折。眾人見了,盡皆失色。”

在許多古代小說中,都把出征前折了軍旗視為“凶兆”!

旗杆子豎那裏,一陣風突然吹來,把旗杆吹倒、把旗幟吹掉,這些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說一陣風刮來,就把一根旗杆子從半中腰裏刮斷了,有這種可能嗎?

偏偏,這種不符合物理學邏輯的怪事就發生了。一陣風吹來時,就硬是把一根直挺挺的旗杆子從半中腰裏吹斷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奇怪的事發生呢?與晁蓋之死真的有必然聯係麼?

三、中箭之謎:

晁蓋帶著人馬與曾頭市交鋒後,曾家一連三日閉門不戰。

到第四日,忽有兩個和尚,到晁蓋寨裏來投拜,帶晁蓋晚上去劫寨。

晁蓋將人馬分一半,點了十個頭領同去,分別是:劉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歐鵬、阮小七、燕順、杜遷、宋萬、白勝。加上晁蓋本人,共計十一名頭領。

大家都跟著兩個和尚前進,黑夜疾走,行不到五裏多路,黑影處不見了兩個僧人。

軍士慌起來,大家便又急回舊路走。不到百十步,隻見四下裏金鼓齊鳴,喊聲振地,一望都是火把。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灣,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

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急拔得箭出,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

中了埋伏不奇怪。但奇怪的是,史文恭既然想要偷襲晁蓋,又何必要在箭上刻“史文恭”的名字?既然是用“亂箭”射,又何必要在箭上塗毒呢?

並且,在場的一共是十一名頭領,亂箭齊發射過來時,其他的十個人都屁事沒有,恰恰就隻一箭射中了晁蓋一個人!你說巧不巧?

晁蓋究竟是中了敵人的埋伏,還是被自己人暗算了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