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先生本色是詩人(2 / 2)

我不知道當日的天空中正醞釀著狂烈的風暴。隨後呢,不僅是“木葉”遭到了批判,而且林先生的“唐詩的黃金時代”,乃至“布衣精神”,也都無一例外地遭到了譴責。那是一個以政治掩埋和吞噬藝術的年代,林先生的“唯美”的學術傾向,是有悖於世的。1958年“大躍進”中,我們這些無知而又天真的學生們,響應了“拔白旗,插紅旗”的號召,也真真假假地把林先生當成了批判的對象。但在我的心中,林先生還是林先生,他的學術精神,他的人格魅力,是我以畢生的心力傾慕、追隨、仿效而始終難以達到的。

林庚先生是北大的驕傲。他的學術操守,他的人格力量,始終代表著北大的傳統精神。他默默住在燕園平靜的一角,不與世隔絕,卻與世無爭;雖然身居深院,卻總是心憂天下,縈懷於萬民的憂樂。林先生平生自奉甚嚴,淡薄名利,視功名如草芥。他始終堅守他的布衣精神,以平常心,做平常事,過平常的日子。他名滿天下,著作等身,培養了無數弟子,卻依然清清雅雅,淺淺淡淡,一副平常居家的樣子。

燕南園是嵌在北大校區中心地帶的一塊綠寶石。不大的院子,鬆槐夾峙,竹影婆娑,一個清雅的所在,卻是大師雲集的地方。這裏住過馮友蘭、朱光潛、王力、周培源——這些老師的家我都進過,林庚先生的家更是多次拜訪。隻有在這裏,你才知道什麼是澹泊,仆麼是寧靜?這狴老師的家都很平常,好像除了書籍,別的都不起眼,或者都不重要。林先生的家更是如此,絕對與豪華無涉,說是清貧,卻未見過分。有一個廳,卻是連一套像樣的沙發也沒有。記得有一隻過時的冰箱,倒是被放到了兒要的位置,這就越發敁示出“家無長物”的特殊境況。

固守清貧生活,固守布衣精神,在林先生那裏,精神的富足是永遠的和絕對的。在往常,我們常在燕園的林蔭道上遇見林先生瀟灑的身影,步履矯健,衣袂隨風,恍若仙人。這些年,林先生退休了,卻沒有停止過他的學術活動,新詩的形式問題、楚辭和唐詩、古典小說和文學史,都是他思考的世界。老師們退休得早,收入並不豐厚,倒是應了“清貧”二字。但林先生安貧若素,不改其樂,前些年精力旺盛時,還經常引吭高歌,林先生是美聲唱法,是漂亮的男高音。風雅絕倫,風流倜儻若林先生者,我認定他是李白一類的仙人。

2004年11月15日於北京大學詩歌中心,為慶祝林庚先生九五華誕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