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難熬的一夜(2 / 3)

“可以傳達。”陳毅又補充說,“黃鎮是久經考驗的老同誌,有軍事鬥爭經驗,也有政治鬥爭經驗。我們中央是信任的,你們要好好在他領導下做好工作,搞好團結,向他學習。”

張茜切了一個西瓜,端上來。陳毅拿起一塊遞給柳雨峰,說道:“在北方可要守著火爐吃西瓜了。快吃,等一下飯好了,在這兒吃飯。”

柳雨峰精神振作,接過西瓜,笑了起來:“陳老總,聽了你的話,沒吃西瓜我心裏就清爽了。”

陳毅卻斂起笑容:“印尼近來局勢不好,你走馬上任要格外當心!”

1959年,印尼少數政界人士掀起一股排斥華僑的浪潮,到處在關押驅趕華人,封閉華人商店,一時烏雲彌漫,中國印尼關係受到嚴重威脅。大使館處於緊急狀態,黃鎮日夜焦慮不安。他知道,印尼華僑的先輩,不少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荷蘭殖民當局開發東印度群島時從中國招募的勞工。這些炎黃子孫背井離鄉,和當地居民一起流血流汗,靠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逐步站穩了腳跟,成為印尼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力量,在反對荷蘭殖民統治和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鬥爭中,華僑也總是站在前列。但他們對祖國和祖先仍然是一往情深。他曾和朱霖到他們家去做客,一進門看到的就是一個祖宗牌位,放在中國式的供桌上,桌上還放著錫器或銅器的香爐、蠟燭台,桌前係著中國式的桌圍。有些僑生已不認識中國字,隻會說印尼話,但仍保留著中國姓名,還會用中文書寫。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們歡欣鼓舞,不少僑領把子女送回國學習和工作。在動蕩時刻,許多華僑在暗地裏保護使館人員的安全。舉辦大型招待會,僑領的太太們和華僑學生都趕來幫忙。最近被封閉的一些華僑小商店,大多是在村鎮的一些小雜貨鋪、夫妻店。當地的窮苦人買不起一塊肥皂,就切開賣半塊;買油鹽手頭一時沒錢,可以賒賬;半夜敲門也照樣能買東西。所以當地老百姓都不同意把他們趕走。這幾天,使館人員已全部投入反對排華的鬥爭,一方麵找印尼政府和友好人士交涉,一方麵向華僑進行工作,以免事態擴大。晚上大家回館後,總是在一起交流情況,及時研究對策。黃鎮一再提醒大家,鬥爭中要注意有理、有利、有節。印尼終歸還是一個友好國家,破壞中印尼友好的隻是極少數,鬥爭是為了團結……

黃鎮因疲勞和講話太多,喉嚨嚴重發炎,已經說不出話來。他用毛筆給蘇加諾總統寫了一封信,附上譯文,要求他幹預這件事。

蘇加諾約見黃鎮。把政府即將頒布的第十號規定給黃鎮看。其中有試圖削弱華僑在鄉間零售貿易中所占優勢的內容。

“這是總統的意見嗎?”黃鎮問了一遍。

“正相反,這項規定反映了一部分人的願望。但作為總統……”

黃鎮默不做聲,憂鬱地看了看蘇加諾,說:“這股逆流絕不是印尼有識之士所願看到的,更不是廣大印尼人民的願望。我希望總統能本著對中國睦鄰友好的方針和維護華僑的正當權益的精神,平息騷亂。”

蘇加諾站在房間中央,局促不安地扶住椅子的把手,他領帶上的金黃色花紋好似也黯然失色了。

“是的,這個我懂。”蘇加諾勉強表示同意說,“指導這場革命,就像騎一匹脫了韁的馬,你無法很好地控製它,你無法知道它會把你帶到哪裏。要緊的隻是盡可能穩穩地騎在上麵任它帶著跑……”

“中國古話說:馬上可得之,豈可以治之?我想總統有能力勒馬於懸崖。”

“當然。你知道我始終夢想著所有民族間融洽相處,包括混血兒和外國人的後裔,無論是阿拉伯人、歐洲人、中國人、印度人……問題在於如何來培養這種融洽相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