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空軍司令如何成了“空”軍司令(1)(1 / 3)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一股揭發、批判吳法憲的潮流猛然而來,吳法憲這個空軍司令感到地位不穩,特別是林彪保持沉默,更使吳法憲忐忑不安。

吳法憲:“十分感謝林副主席對我們空軍的關懷,對我的栽培,信任空軍,把兒子女兒都放到空軍工作……”

林彪以“實權”作誘餌,吳法憲本色丟盡

吳法憲,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辦事組成員,並兼任空軍司令員,當時在軍隊中權傾一時,是林彪麾下的得意紅人。

1915年,吳法憲出生在江西永豐縣。15歲他就參加了紅軍,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7歲成為中共黨員。參加過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

吳法憲本名吳文玉,這個名字用到抗戰,才改為吳法憲的,至於為何改成這個名字搞不清楚。按理當時改名都改成一個響亮而革命的名字,可吳法憲這幾個字卻讓人難以捉摸。吳法憲也是紅一方麵軍出身,長征時任紅一軍團一師三團政治部主任。團長係黃永勝,所以說,他與黃永勝是老搭檔了。紅三團是中央紅軍主力團之一,沿途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所向披靡,戰績不凡。這中間,也得力於做宣傳鼓動工作的吳法憲。

紅軍抵達陝北後,吳法憲到了紅二師,在師長楊得誌、政委肖華領導下,搞部隊的政治工作,隨軍渡河東征山西。後來他又任二師二團政委,與團長梁興初並肩戰鬥,曲子鎮一仗打得不錯,擊退寧夏軍閥馬鴻逵部騎兵的截擊,為一、二、三個方麵軍在甘肅會寧大會師做出了貢獻。

1937年秋,抗戰事起,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吳法憲轉任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政委,當時團長是楊得誌,旅長是陳光,他們所在的部隊參加平型關大戰,伏擊日軍阪垣旅團,血戰有功。次年,吳法憲升任三四三旅政治部主任,其後他在旅政委肖華率領下,率部進入山東敵後作戰,當時條件異常艱苦,常常要在新開辟不久的根據地內,與日、偽軍進行戰鬥。晚些時間,吳法憲又隨八路軍南下支隊,赴江蘇、安徽交界地帶作戰,在南下支隊司令員黃克誠領導下,大力從事開辟新根據地的工作。黃克誠部隊編為新四軍第三師之後,吳法憲任師政治部主任。當時,第三師的作戰任務並不重,主要擔任保衛新四軍軍部的工作,所以該師的實力擴充很快。

1945年9月,第三師挺進東北,響應黨中央號召,搶先占領東北,吳法憲亦隨部隊乘船渡海北上。當時,為了廣泛吸收東北偽軍部隊,並且有利於搞統一戰線,集中力量應付蔣介石,所以東北的部隊采用民主聯軍的稱號。黃克誠部編為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吳法憲任二縱政治部主任。二縱在東北民主聯軍中,是一支擁有較多老八路的部隊,政治素質很高。

1947年夏,吳法憲升任二縱政委。此後,二縱兩打四平,將國民黨軍隊彭鍔守部,全部殲滅,這時二縱的司令員是劉震。

1949年初,東北野戰軍結束遼沈戰役後,移師入關,吳法憲率領二縱參加平、津、張戰役東戰場的戰鬥,在天津攻城軍司令員劉亞樓的指揮下,二縱首先攻入市區,立下頭功。2月,東北野戰軍改編為四野,吳法憲任四野三十九軍(前身即二縱)政委,不久又升任十三兵團副政委。當四野在衡寶戰役中擊破桂軍防線後,吳法憲又率部入桂,殲滅國民黨軍隊黃傑兵團,黃傑隻身逃脫。

1950年春,吳法憲任廣西省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與黃永勝共事。

1950年秋,吳法憲調任空軍副政委,在司令員兼政委劉亞樓的統籌領導下,分管軍隊的政治工作。1954年,吳法憲參與了領導空四軍對一江山島、大陳島的轟炸。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繼抗美援朝戰爭後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實戰。

在這次戰役中,空軍起了不小的作用。1954年,吳法憲升任空軍政委,被授予中將軍銜。

這是一個典型的從放牛娃到將軍的人生足跡。從基層到團、師、軍、兵團至軍種的正副職,他幾乎一步不落,又一級未跳。他生來相貌平平,才能也不超人,但有這樣的業績不能不說與他的勤奮努力有關。他能聯係群眾,能吃苦,上級交給的任務總是毫不含糊地完成,能忍讓——這不能不說是他的進階之寶,也是葉群把他當作“草包司令”的一個原因。

據說有一次接待外賓,吳法憲穿了一身西裝到場。他本來個子就不高,加上身體發胖,西裝到了他身上頓時失去光彩,反而讓人覺得可笑。

劉亞樓正好又是講究儀表,對軍容一絲不苟的人。吳法憲的穿著讓他笑得直不起腰來,衝口就嘲笑起他來:“你看你穿得這個熊樣,這是哪一國的著裝呀!”

當時有許多將軍在場,聽劉亞樓一說,都把目光轉向吳法憲,跟著哈哈大笑起來。

要知道,那時吳法憲已是空軍政委,至少也是副政委。擱在一般人臉上肯定掛不住,還可能由此產生隔閡。可吳法憲就有那個能耐。他雖然也紅了臉,但轉而憨憨地一笑:說:“這衣服做得不合適,嘻嘻,是裁縫不行!”

在私心雜念的驅使下,吳法憲盯住了那個誘人的東西: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