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海軍政委與司令的“陸上對抗”(1)(1 / 3)

葉群給李作鵬起了個雅號:“李瞎子”。其實這隻報廢的右眼是有功的。

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對李作鵬、王宏坤等說:“蕭勁光是老同誌,蘇振華是好同誌,你們整蕭勁光、蘇振華做什麼?”

墨鏡後麵的光榮曆史

“四大金剛”站在一起,真是各有特色: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一眼就能認出。最有特色的可能要數李作鵬了。因為不論屋裏屋外,刮風下雨,他總是戴一副墨鏡。過去的年代戴墨鏡可不像如今這樣時髦,那個年代,戴墨鏡是要被歸入特務漢奸一類的,那都是未成年人心目中的“壞蛋”。

葉群給李作鵬起了個雅號:“李瞎子”。

倒也貼切。因為李作鵬的確有一隻眼瞎了,他戴墨鏡也就是想遮住這個缺陷。其實這隻報廢的右眼是有功的。它是當年打日本時,被敵人施放毒氣熏瞎的,可以說,這隻瞎眼正是他光榮之所在,是他革命曆史的一個烙印。

李作鵬是江西吉安人,1914年生,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次年加入共青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早年的職務不重要,但參加過長征。在抗日戰爭時期任抗日軍政大學參訓隊長,八路軍一一五師偵察科長、作戰科長、山東縱隊參謀處處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參謀處處長,第一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軍長。

李作鵬同林彪的淵源很深,可以追溯到國內十年內戰期間。當時,李作鵬在紅一方麵軍一軍團任職,軍團長便是林彪,長征途中,李作鵬任二師五團一營營長,團政委是一軍團係統中有名的政工人員賴傳珠。五團在紅軍部隊中有“模範團”之稱,經常跟在“先鋒團”———楊成武指揮的紅四團後麵,作為後援力量,支持紅四團作戰。

李作鵬在他的軍事生涯中,能夠顯露才華,還是在抗戰勝利之後。當時他跟隨林彪,擔任東北民主聯軍(司令是林彪、政委彭真)前線司令部參謀處長。

從此他對林彪亦步亦趨,唯命是聽。

1946年春天,東北民主聯軍和國民黨軍隊在東北秀水河子地區發生了一次戰鬥,國民黨軍隊是十三軍石覺部的一個加強團,火力強大,鬥誌也很旺盛。東北民主聯軍參戰的部隊由林彪親自指揮。這次戰鬥打得十分激烈,攻、守雙方誌在必勝,林彪創造的“一點兩麵”、“四快一慢”等戰術,都在戰鬥中發揮了作用,初露鋒芒,國民黨軍隊終於不敵,被一舉全殲。戰鬥結束後,李作鵬在審訊敵軍軍官時,特意當著林彪的麵,問那軍官說;“站在你麵前的,是林彪將軍,你怕不怕?”那位軍官囁嚅著說:“怎麼不怕?連日本人也怕。”林彪聽了,嘴角動了動,雖然仍很嚴肅,但心裏很舒暢。

1947年春,李作鵬轉任六縱副司令員(司令員是楊國夫),參加“四平攻堅”大戰。李作鵬領導的部隊擔任主攻;單刀直入,直追國民黨守軍七十一軍陳明仁的軍部,一舉擊潰敵軍部直屬團,還俘虜了直屬團團長——陳明仁的弟弟。

1948年10月,李作鵬又率部參加了遼沈戰役。這時六縱司令員換成了黃永勝,李作鵬仍然擔任副司令員。

遼沈戰役中,李作鵬的傑出貢獻是在饒陽河地區,頑強堵截國民黨軍隊廖耀湘兵團東返沈陽。廖耀湘兵團的主力係新一軍和新六軍,全副美式裝備,占國民黨軍隊五大主力之二,是蔣介石手中的王牌,錦州失守後,廖耀湘兵團進退維穀,奪路而逃,遭到六縱兩個師的頑強堵截(司令員黃永勝率一個師率大部隊行動),李作鵬率部血戰兩晝夜。終於完成正麵堵截的任務,為林彪爭取調集兵力的時間,為全力圍殲廖耀湘兵團主力,立下了大功。

五六十年代,李作鵬為這得意的兩役,特意著文《三下江南》和《東北戰場上的遼沈大決戰》,說實在的,這兩篇文章既沒為自己擺功,也沒有過分突出林總的功勞,不像“文革”之中的文章。

1949年春,六縱改編為四野十五兵團四十三軍,李作鵬接著黃永勝任軍長,在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的率領下,南下兩廣。12月初,李作鵬率部長途急行軍,奔襲桂軍後方,俘虜桂軍第三兵團司令張淦於北流、博白一帶。張淦素以驍勇善戰著稱,這次卻倉皇就擒,可見李作鵬用兵之神速。

1950年1月,李作鵬又率領四十三軍秣馬厲兵,在四十軍(軍長韓先楚、政委袁升平)的協同作戰下,與海南共產黨遊擊隊馮白駒的策應下,一舉攻下海南島,守軍薛嶽部大部被殲。

新中國成立後,李作鵬曾經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長期在廣東工作,曾任中國軍政大學副校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

李作鵬檢查海軍與“林總”不一致的地方

林彪抓“海軍”,大約是從1962年開始的。當時海軍東海艦隊連續發生了幾起重大事故,包括東航飛行員劉承司駕機逃往台灣;這些事不僅震動了海軍,也驚動了軍委。1962年4月2日,軍委派出了由李作鵬、張秀川等參加的41人的龐大檢查團,來到東海艦隊。

在此之前,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已先期到達東海艦隊一周,與有關領導談了話,了解艦隊的軍事和政治工作情況,分析了事故原因,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既然出了事,他也歡迎檢查團的到來,希望能幫助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