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得悉情報後,認為江青等掌握不到軍隊,有可能鋌而走險,搞暗殺,然後利用手中的宣傳工具嫁禍於人,篡黨奪權。

當時針指向8點時,張春橋準時到達,一如往常地夾著皮包,他隱約發現有些不對勁,脫口問道:“怎麼回事?”

鄧小平仍是各派關注的人物

9月15日,在京的外國友人以及外國專家,同首都群眾一起瞻仰毛主席遺容。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在毛主席遺體旁守靈,並在吊唁大廳分別會見前來吊唁的各國朋友。會見外賓後,葉劍英和汪東興由吊唁的北大廳,來到東大廳南側的一間辦公室裏,又開始了交談。

汪東興把近日江青要華國鋒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並且提出她、姚文元、毛遠新和汪東興都要參加常委會的事情向葉帥作了彙報。

葉帥聽後說:“他們氣勢逼人,向華國鋒出難題,逼他表態。”

汪東興說:“那天因為夜已深,沒有打擾你。國鋒同誌同我商量後決定改為,中央常委會聽取江青、姚文元和汪東興對毛主席住處的文件處理意見的彙報。”

葉劍英很讚賞這種做法:“好主意,我們不能上當。他們正在挖空心思向華國鋒施加壓力,向中央常委會要權力,想擠進中央常委會內。做不到!今年我們黨先後有3位領導人與世長辭了,有些人要乘機作亂,中國革命處於危難之中。”

汪東興說:“江青一夥是一個反革命陰謀集團,黨中央同他們的鬥爭勢不兩立。”

“是啊,他們背離黨中央,背離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搞陰謀詭計,搞分裂,我們如果不采取緊急措施,中國革命就會遭受挫折,甚至倒退失敗!”

汪東興有些激動:“主席生前在政治局會上,幾次講過周勃、陳平平呂氏亂,鞏固漢室的這段曆史,我看主席這話是有所指的。”

葉劍英點頭:“‘四人幫’的罪惡比呂氏尤甚!他們迫害致死多少老同誌啊!

真是‘馨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他們無法無天,如果他們的陰謀得逞,災難又要臨頭了!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得國常於喪,失國常於喪’。眼下我們不得不防啊!”

汪東興和葉劍英所議之事絕不是空穴來風,不但“四人幫”們加緊籌劃,就是那些“小爬蟲”之類也在興風作浪。

9月9日晚,那個顯赫一時的“白卷英雄”張鐵生狂妄自大,不知自己姓什麼,他在遼寧省團委發表了一通高論:“以前,毛主席健在,我們大樹底下好乘涼,背靠大樹,有靠頭。以後靠誰呢?我不知道,我們這些人的腦袋都是生在毛主席革命路線上的,要靠,就得靠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他還說:“現在,我們的國家好像一個大家庭一樣,父親去世了,家裏有老大、老二、老三,隻能靠老大領著過日子。華國鋒同誌現在是第一號人物了,已經是當然的老大。但我不知道他到底要幹什麼?這個老大是不是可靠?我說的充滿著擔心就在這裏。我認為他這個人思想是右的,執行路線是保守的,他對文化大革命既沒有真正認識,沒有真正理解,對儒法鬥爭也有過一些研究,但發表的意見、觀點是反動的。最早在研究儒法鬥爭史時,他同江青同誌就唱了反調。在去年養豬會上,他也有個講話,後來還發了個20號文件。他的這個講話,其中許多話充滿著對文化大革命的敵對情緒,還有他在計委會上的講話,與洪文同誌的講話就不一樣,不能說截然不同,但起碼是有差距的……遠新同誌說,鄧納吉(影射鄧小平)有可能重新上台。我也有這個擔心,現在政治局還有人支持鄧納吉,華就是一個……”

從張鐵生的講話中,可以看出,“四人幫”一夥除了在各種場合攻擊華國鋒之外,已經把矛頭暗中指向了鄧小平。他們也覺察到,華國鋒雖然與他們不一致,但構不成對他們既得利益的威脅,不管怎麼說,華國鋒畢竟是被“文化大革命”的風浪推上第一把交椅的,而鄧小平,包括一大批受衝擊的老幹部卻是“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如果這夥人上了台,靠“文化大革命”上台的各種角色的好日子就不會長了……所以這夥人特別關心鄧小平的動向。

9月16日下午,汪東興接到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李鑫的電話,李鑫口氣很急:

“汪主任,鄧小平逃跑了!”

“什麼?你說什麼?”汪東興嚇了一跳。

“今天下午2點半,在他住處擔任警衛任務的三連劉連長報告,鄧小平不見了。”

“你去他的住處檢查了嗎?”

“我接到報告立即趕到寬街,裏裏外外查找了幾遍,的確沒有見到鄧小平的影子,連司機和車子也不見了。”

汪東興頭腦很亂。這件事簡直不可思議,如果屬實,後果不堪設想。他曾明令有關部門:未經他的許可,鄧小平不得擅自離開住所。可被軟禁的鄧小平居然在重重警戒和監視中不翼而飛,這不是離奇嗎?誰都知道,鄧小平雖然已不在位,但他仍是當前各派鬥爭的焦點,他的失蹤,很可能成為一場大混亂的導火索。

汪東興立即吩咐李鑫:“你馬上通知吳忠,讓他命令設在城外的哨卡,嚴密封鎖出京的各條道路,發現可疑車輛一律扣留。另外,你帶幾個人以檢查警衛工作為名,馬上到陳雲、王震、葉帥、徐帥等住處看一看。這件事你先不要聲張,對任何人都不許講。”

鄧小平究竟去了哪裏?

事出偶然。那天鄧小平照例出來散步,走到大門口時,見司機老朱正在洗車,他招呼了一聲,就鑽進了那輛破舊的伏爾加轎車,讓老朱開到小鳳翔5號——葉帥的住處。而負責監視的哨兵正好跑到傳達室接電話,等他出來,才發現鄧小平不知去向,立即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