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指導下,不但“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以鄧小平為代表的許多老幹部不能恢複工作,舊的大量冤假錯案不能平反,而且有些地方和部門又製造了新的冤案,給黨糾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錯誤設置了嚴重的障礙。
1977年3月,中共中央在京西賓館召開工作會議,初步總結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來的工作,並部署了當年的工作任務。
3月14日,華國鋒發表長篇講話,在講話中繼續宣揚“兩個凡是”的方針,強調必須堅持“以階級鬥爭為綱”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肯定“文化大革命”完全必要,說天安門事件是反革命事件,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後中央確定繼續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是正確的,是經過反複考慮的。在談到當前思想政治動態時,華國鋒說:“最近一個時期,在黨內和群眾中圍繞著鄧小平的問題和天安門事件的問題,有不少議論。在這樣的一些問題上,我們要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要有一個根本的立足點,這就是要高高舉起和堅決維護毛主席的偉大旗幟。”
華國鋒還對天安門事件發表了意見:“在‘四人幫’迫害敬愛的周總理,壓製群眾進行悼念活動的情況下,群眾在清明節到天安門去表示自己對周總理的悼念之情,是合乎情理的。不過,這時候,確有極少數反革命分子把矛頭指向偉大領袖毛主席,乘機進行反革命活動,製造了天安門廣場反革命事件。但是,應當肯定,當時去天安門廣場的絕大多數群眾是好的,是悼念周總理的,其中許多人是對‘四人幫’不滿的、反對的。不能把他們,包括純屬反對‘四人幫’而被拘捕過的群眾,說成是參加了天安門廣場的反革命事件。1976年12月5日中央曾就此問題發出過通知,應該說,這方麵的實際問題已經解決了。有少數人貼大字報,發表演說,把群眾的注意力引到天安門事件的問題上來,甚至點名公開攻擊中央負責同誌,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我們的同誌應該警惕‘四人幫’餘黨和反革命分子的陰謀,不要在天安門事件這樣一些問題上再爭論了。”
為了論證不能急於讓鄧小平出來工作的理由,華國鋒在會上說:“對鄧小平同誌過去的功過,毛主席早有明確的全麵的評價。1973年鄧小平重新出來工作後是有成績的,也犯有錯誤。應遵照毛主席提出的‘批是要批的,但不應一棍子打死’的指示精神,對鄧小平同誌采取‘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幫助他改正錯誤。中央政治局的意見是,經過黨的十屆三中全會和黨的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正式做出決定,讓鄧小平同誌出來工作,這樣做比較適當。”
華國鋒和汪東興對鄧小平的壓製,遭到黨內許多人的反對。在玉泉山召開的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葉劍英又正式提出這個問題:“我建議讓鄧小平出來工作,我們在座的同誌總不會害怕他吧?他參加了政治局,總不會給我們挑剔吧?”
李先念立即表態同意,但華國鋒仍然不吭聲。
在這之前,大約粉碎“四人幫”的第六天,葉劍英就派兒子葉選寧去看胡耀邦。胡耀邦對葉選寧說:“請幫我捎三句話給葉帥和華主席,一句是停止批鄧,人心大順;二句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三句是生產狠狠抓,人心樂開花。”
1977年7月21日,在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官複原職,重新擔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總參謀長四項職務。
“兩個凡是”與“真理標準”的交鋒
“官複原職”的鄧小平並不滿足,他要將他認定的思想和原則發揚光大,這就不能不與華國鋒代表的思想體係發生衝突,集中到一點就是“兩個凡是”。
所謂“兩個凡是”,取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的社論《學好文件抓好綱》,這篇文章中說:“讓我們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更加自覺地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決策,我們都要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最緊密地團結在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周圍,緊跟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一切行動聽從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指揮,同心同德,步調一致,牢牢抓住揭批‘四人幫’這個綱,去奪取天下大治的新的偉大勝利。”
這個社論所表述的思想,後來被概括為“兩個凡是”。它反映了華國鋒等人的一貫主張。這年3月,華國鋒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繼續強調“兩個凡是”的思想,說:“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決策,我們都要擁護,凡是損害毛主席形象的言行,都必須製止。”在解釋鄧小平問題和天安門事件時,華國鋒說:“中央對於解決鄧小平的問題和關於天安門事件問題,是堅決站在維護毛主席的偉大旗幟這個根本立足點上的,如果不這樣做,就會發生有損我們旗幟的問題。‘文化大革命’是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如不這樣看,就會有損我們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