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密議在克裏姆林宮(4)(1 / 2)

莫洛托夫也認為中國的建議很好,決定由中、蒙、蘇三方各發表一項官方聲明,以駁斥艾奇遜的造謠。蘇、蒙的聲明分別是以本國外長的名義發表的,這大約是蘇聯所說的“官方聲明”。但毛澤東仍以戰爭年代向記者發表講話的形式,親自起草了文章,並以“胡喬木”的名義發回國內發表。

可是這件事大大驚動了斯大林,並引起雙方小小的不快。

周恩來力圖打破僵局,又要不失毛澤東的“立場”

1月下旬的一天,斯大林邀請毛澤東、周恩來單獨到克裏姆林宮會晤。斯大林特別強調,蘇方隻有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參加,中方隻邀毛與周,除了翻譯師哲外,別人請勿到場。

到達斯大林的客廳後,在座的確實隻有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兩個人。斯大林照例坐在大桌子的頂頭,毛澤東的位置緊挨著主人,隻有翻譯在他們中間。擦得鋥亮的淺黃色桌麵上擺著茶具餐具。每個位子前都有一套餐具,大酒杯和幾瓶格魯吉亞幹葡萄酒,但從不放伏特加。桌上還擺著幾盤溫室栽培的新鮮蔬菜。斯大林依然握著他的大煙鬥,輕輕地吐著煙,臉色平靜而無表情。他首先說話,聲音很小,帶著地方口音,師哲要集中精力才能聽清。他說:“今天請你們來,是想在這個小範圍內交換點意見。”他用煙鬥指了指莫洛托夫:“莫洛托夫有些話要說,我們先聽聽他的吧。”

莫洛托夫從斯大林臉上收回目光,開始說道:“上次我們談定,關於艾奇遜的談話,我們應該分別發表一項正式聲明,駁斥他的胡說八道。而且我們約定,都用官方名義發表駁斥聲明。請問中國政府是否已經發表了這項聲明?”

毛澤東雖然領會了蘇方談話的要義,但不知毛病出在哪裏。他如實說道:“發表了,是用胡喬木的名義發表的。”

斯大林追問:“胡喬木是什麼人?”

毛澤東回答:“是新聞署長,也是以這個身份發表聲明的。”他弄不懂這有什麼錯,以前經常照此辦理。

斯大林指出“錯誤”所在:“按照國際慣例,任何新聞記者都可以對任何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談話或評論,但他們的一切言論並不代表官方的立場和觀點。所以,以個人身份發表聲明,怎麼說都可以,但那是一文不值的。”

莫洛托夫隨即補充說,原來商談的是希望中國發表一項官方的正式聲明,也就是說具有代表性的權威性的聲明。可是新聞總署並不是權威機構,它代表不了整個政府。也就是說,中國方麵沒有按照商定的那樣去做,這就是違背了協議。

莫洛托夫說得很嚴重:“這個做法沒有獲得我們所預期的效果,中國方麵怎麼考慮的,我們不清楚。但既然是我們雙方一致達成的協議,就應該遵守。信守諾言是我們之間合作的重要一條。這是我們的一些想法,今天願意聽聽中國同誌的意見和解釋。”

斯大林叼著煙鬥,看似漫不經心,其實莫洛托夫的每句話他都仔細地聽著。

莫洛托夫的話音剛落,他便接著說道:“這麼一來,我們的步調就亂了。各行其是,減弱了我們的力量。我認為,我們都應該信守諾言,緊密配合,步調一致,這樣才會更有力量。來日方長,今後我們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機會與場合是很多的,把這次作為前車之鑒,吸取經驗教訓,加強今後的合作,正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事情。”

毛澤東一言不發,臉上泛起紅潤。煙頭已燃起長長一截,他沒有去吸。看得出,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被激怒了。斯大林雖說話音不高,在毛澤東聽來卻像是在教訓。他一生追求自由平等解放(盡管有時他自己也會陷入自相矛盾,即前麵所說的“矛盾體”),最反對別人在他麵前頤指氣使,對他的父親是這樣,對一個黨的領袖也是如此。1958年,他還在“遊泳池”對外交部長陳毅及其部下重提過這件事:

“我兩次去莫斯科,頭一次去,就不是以平等待遇我,那是什麼兄弟黨,是父子黨……”

毛澤東始終一言不發,以此表示他的不滿。

周恩來做了一些解釋,但鑒於已經形成的氣氛,他也表現得十分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