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抗美援朝成了頭等大事(2)(1 / 3)

“吃過了。”彭德懷回答著,隨周恩來進入會議廳。

毛澤東主席坐在正麵大沙發上,見彭德懷進來,同他打個招呼。彭德懷過來握手,另外幾個政治局委員也都站起來和他握手。彭德懷有些奇怪,大家握手的分量都很重,而且坐下後,仍有不少人望著他,衝他點頭。

毛澤東先發話:“老彭,辛苦了,你來得正好,美軍已越過了三八線,金日成同誌請我們出兵,現在大家正討論這件事,你剛來,可以先聽聽。”因為彭德懷到得晚,他隻聽大家說,沒有表態。

第二天上午9時左右,鄧小平受毛澤東的委托,來彭德懷的下榻處,在房間裏交談了約一個小時,即同車去中南海。

因為昨天下午的政治局會議上,彭德懷沒有發言,毛澤東不知彭對出兵朝鮮是什麼態度,而且常委們已決定派彭德懷掛帥,毛澤東心裏沒底,所以特派鄧小平先了解一下,然後由毛澤東親自與彭德懷交換意見。彭德懷在毛澤東的辦公室裏坐定,聽毛澤東用他熟悉的湖南方言在說:“老彭,政治局今天下午還要繼續開會,你到得晚,還沒有來得及發言,可你都聽到了吧,目前還有許多困難,不知你彭老總是怎麼考慮的?”

彭德懷是個從不隱瞞自己觀點的人,直言道:“昨天晚上我幾乎一夜沒有睡著。我以為是沙發床的關係,此福老夫享受不了,就搬到地毯上,還是睡不著。

我想,美國占領朝與我隔江相望,威脅我東北;又控製我台灣,威脅我上海、華東。它要發動侵華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總是要吃人的,什麼時候吃,決定於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它既然要來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國主義爭個高低,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是困難的。如果美國決心同我作戰,它利速決,我利長期;它利正規戰,我們利對付日本那一套。我有全國政權,有蘇聯援助,比抗日戰爭時期要有利得多。為本國建設前途著想,也應該出兵。”

聽了彭德懷的話,毛澤東頗為興奮:“好哇,你有高見,看來你是百分之百地支持我的意見,下午開會的時候,請你好好談一談。另外,你看派誰掛帥合適?”

彭德懷一激靈:“我聽說中央不是早已決定派林彪同誌去嗎?”

“我同恩來、少奇、朱老總幾位同誌商量過,決定出兵由林彪同誌掛帥。林彪原是四野的司令員,對東北地區也熟悉,就是說對現在集結在南滿的十三兵團和後方都熟悉。所以中央一想就想到他了,但是,林彪同誌說他有病。我問了傅連賞同誌,傅連賞同誌告訴我,病是有一點,但不大。我還在做他的工作,萬一他擔不起來……”

毛澤東輕描淡寫地說了幾句有關林彪有病的話後,便把話頭轉向彭德懷:

“我和恩來、朱老總商量過,覺得這副重擔還是你來挑,不知你的身體情況怎樣?

你可能沒有這個思想準備吧,有什麼困難呐?”

毛澤東平靜地注視著彭德懷。彭德懷平靜地朝前看著,嘴角奇怪地笑了一下,朝沙發上一昂:“主席,我這個人的脾氣你是了解的,我服從中央的決定。”

毛澤東也笑了。

10月5日下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是個拍板的會議。能來的政治局委員都來了。他們是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鄧小平、張聞天、彭德懷、林彪和李富春。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中共中央新聞出版署署長胡喬木列席了會議。會上仍有人主張不出兵或晚出兵,林彪順著毛澤東的話茬,說著自己的意思:“主席讓我們擺擺我國出兵不利的情況,我很讚成。如果把美軍頂住則罷,頂不住的話,把戰火引到我國東北那就糟了。我看還是以加強東北邊防為好,免得引火燒身……”

周恩來不同意這種說法:“等到美軍打到鴨綠江,它還會得寸進尺,麥克阿瑟又會說,‘鴨綠江不是邊界’。”

高崗同樣表示了對東北邊界的擔憂,同時又寄希望於蘇聯:“等到那時蘇聯也就坐不住了,他們武器好,他們直接參戰或同我們一起打,都比現在我們單獨出兵好。”

輪到彭德懷發言了,他的話衝口而出,帶出一種戰將的肅殺之氣:“我支持毛澤東同誌出兵朝鮮的主張,我們跟美國打,打爛了,大不了美國打進中國來,最多也就等於中國晚解放幾年就是了!如果美軍擺在鴨綠江和台灣,它要發動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因為他言簡意賅,一語道破實質,多少年後,出席會議的委員們仍記得這段話。

有了彭德懷的這幾句話,毛澤東可以作結論了:“我們國內當前存在著一些困難,這是事實。但我認為今天老彭的發言一針見血,很有說服力。現在是美國人逼著我們打這一仗,猶豫退縮、擔驚受怕都沒有用,這些心理和情緒正是敵人所希望的。現在我們隻有一條路,就是在敵人進占平壤之前,不管冒多大風險,有多大困難,必須立刻出兵朝鮮。我提議由彭德懷同誌率隊入朝作戰。老彭同誌,你還有什麼意見?”

彭德懷站起來表示:“我還是那句老話,服從中央的決定。”

散會後,林彪追著毛主席說:“主席呀,出兵弊多利少,事關重大。你要好好考慮呀,要千萬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