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時30分,帶傷的“台生”號和“中海”號開始外逃。彭德清當即命令鎮海指揮所,出動6艘魚雷艇,將敵艦擊沉。
魚雷艇編隊指揮員是張逸民。他在1955年1月10日單艇獨雷擊沉敵艦“洞庭”號以後提升為大隊參謀長。張逸民正要組織出擊,彭德清又親自打來電話。
“我向軍區葉政委、艦隊陶司令打了保票,一定要擊沉1艘大型登陸艦的。”
彭德清交代了任務,又問:“你有把握嗎?”
“請首長放心,”張逸民信心百倍地說,“有把握擊沉1艘,爭取2艘都擊沉!”
彭德清提醒他:“你要先集中兵力幹掉1條,有把握時,再打另一條,你們是代表海軍參戰的,一定要為海軍爭光!”彭德清與陶勇共處多年,陶勇的風格影響著他,他像陶勇一樣地叮嚀著部下:“你們幹掉1條,就算圓滿完成任務,幹掉兩條,就算超額完成任務,回來就給你們記功!”
18時10分,魚雷艇閃電般出擊,並順利通過敵人的炮火阻攔。近17時,指揮艇雷達發現敵艦艇群正向我艇隊方向移動。魚雷艇指揮員決定以一中隊、二中隊分別向“台生”輪、“中海”號登陸艦攻擊,並放煙幕偽裝,迷惑敵人。17時25分,我魚雷艇二中隊占領有利陣位,距敵艦很近,中隊長下令施放魚雷,當即命中“中海”號一雷。與此同時,二中隊向“台生”輪施放魚雷,連放數枚,隻見敵“台生”輪冒起兩柱巨大的火光,爆炸聲大作,“台生”輪沉沒了。“中海”號帶傷逃匿。我175艇施放煙幕掩護其他艇隻返航,這時主機艙中彈起火,因大量進水而沉沒。艇長以下7人失蹤,其餘人員被救護回來……
炮擊金門期間,首戰告捷,但第二戰由於海上風浪大,超過魚雷艇抗風性能,結果出擊不利,一艘快艇沉沒,導致不應有的損失。事情發生後,部隊不少人議論紛紛,互相埋怨,還有的怪軍區前指指揮不利。陶勇告誡他們:不準說三道四,注意友鄰團結,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前指的一位同誌過去是陶勇的老部下,此時更是感動,對海軍的同誌說:“請給陶司令帶個好。我以前是他的老部下,那時就知道陶司令是好樣的,他的縱隊是好樣的,現在他的艦隊也是好樣的。他的兵都是好樣的!”
楊成武急了:“南昌艦上還有個姓陶的!”
1965年4月,陶勇專門到三十一大隊蹲點一個多月,親自抓“夜老虎”訓練。他把“南昌”艦調到沙埕港,為第三十一大隊擔任目標艦。部隊每次夜間出海訓練,他都通宵坐鎮“南昌”艦,發現問題,馬上提醒。在他的嚴格要求下,三十一大隊的夜戰能力大為提高。
在蹲點期間,國民黨“東江”號艦闖入我海區。陶勇得到報告,決心打擊敵艦。他一邊向上報告,一邊親率“南昌”艦接敵,並命令福建基地護衛艇第二十九大隊出擊。陶勇驍勇善戰的戰將本色不減當年,幾次走出艦艙站在指揮台上,艦領導怕出危險,把他往艙裏拉,他不幹。最後艦長說:“司令你在這裏太危險,這樣吧,你先下去,一有情況我們再叫你!”
陶勇這才順從:“好吧,一定要叫我啊!”
這時,福州軍區的電報來了,要“南昌”艦立即返航。陶勇沒作答複,指揮軍艦繼續前進;途中,李作鵬又發來了電報,催陶勇返航,陶勇付之一笑,按照自己的決心仍在奮力追擊。
當“南昌”艦進入戰區,快接近敵艦時,總部楊成武副總長獲知此事,也是急得直跺腳:這麼一個小仗,哪裏需要艦隊司令親自出擊,要是出了危險怎麼交代!於是大喊:“南昌艦上還有個姓陶的!”親自擬了一份電報,十萬火急,命令“南昌”艦立即返航!
看了電報隻得作罷的陶勇,直叫可惜:“電報晚來了會兒我就打下東江號啦!”
等了半年多,機會又來了。1965年11月13日下午4時,水警區收到上級的敵情通報:蔣軍大型炮艦“永昌”號和大型獵潛艦“永泰”號13時由台灣起航,約於當晚21—23時抵烏丘嶼執行特殊任務。
艦隊、基地發出了準備出擊的命令。16時40分,又傳來了福州軍區和東海艦隊的指示:“要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先打掉一條再打另一條。”陶勇在電話裏具體指示說:“情況要掌握好,準備工作要抓細一點,動員搞充分一點,打好這一仗在國內外都有影響,要向南海‘八六’海戰的英雄們學習,要集中兵力,打近戰、夜戰,要打得堅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