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長工密談“南天王” 恩來暗語道天機 (2 / 3)

1934年4月,敵人攻占了中央蘇區北方門戶廣昌,並不停地向蘇區腹地推進,在這種情況下,陳濟堂把守的南線不得不派出南路軍的兩個縱隊,計6個師,1個航空兵大隊,1個重炮團的兵力,向紅軍把守的尋烏、安遠、重石、清溪、筠門嶺等地區進攻。為了還粵軍以顏色,粵贛軍區紅22師英勇抵抗,給陳濟堂的部隊帶來了很大的傷亡。這一交手使陳濟堂大為吃驚,他萬沒料到紅軍會有這樣大的戰鬥力。但最後紅軍還是因敵眾我寡,被迫放棄了筠門嶺等地。通過這次交手,使陳濟堂更加堅信贛南粵北紅軍的存在是隔斷蔣介石中央軍從江西進攻廣東的最好屏障。他既害怕蔣介石入粵,又怕紅軍乘虛反擊。在攻占了筠門嶺之後,就采取了“外打內通”、“明打暗和”的策略。一麵虛張聲勢,謊報向會昌進攻,擺出決戰的架式,另一麵又秘密地派出他的高級參謀楊幼敏,赴筠門嶺向紅軍作不再互犯的姿態。蔣介石雖對陳濟堂的伎倆有所察覺,但因疲於“圍剿”紅軍,也對陳濟堂無可奈何。

毛澤東雖然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受“左傾”冒險主義的排擠,離開了黨和紅軍的領導崗位,但他仍然敏銳地意識到陳濟堂與蔣介石的這一層關係可以利用。在1934年春,正值反“圍剿”戰事吃緊之際,他以中央政治局委員、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等身份,多次從瑞金來到會昌,對粵贛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並指示:一定要吸取19路軍兵變的失敗教訓,抓住敵人內部的矛盾搞好統戰工作。毛澤東經過多次調查,回到瑞金後懷著喜悅的心情,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清平樂?會昌》,其中就有那句膾炙人口的詩句“風景這邊獨好”。毛澤東當時的遠見卓識,為後來對“南天王”陳濟堂的統戰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到了1934年9月,陳濟堂又密派李君為代表,要求和紅軍進行談判。軍委主席朱德親自致信陳濟堂,信中說:華北大好河山已淪亡日本,東南半壁亦岌岌可危,中國人民凡有血氣者,莫不以抗日救國為當務之急,德等深知為達此目的,應與國內諸武裝部隊作戰之聯合……如能停止進攻蘇區,給民眾以民主權利及武裝民眾者,紅軍均願與之訂立反日協定。

協定共分五條:

一、雙方停止作戰行動,而以贛州沿江至信豐而龍南、安遠、尋烏、武平為分界線,上到諸城市及其附廓十裏之處統歸貴方管轄,線外貴軍,尚祈令其移師反蔣。

二、立即恢複雙方貿易之自由。

三、貴軍目前及將來所轄境內,實現出版言論、集會、結社之自由,釋放反蔣及一切革命政治犯,切實武裝民眾。

四、即刻開始反蔣賊賣國及法西斯陰謀之政治活動,並切實作反日反蔣之各項軍事準備。

五、請代購軍火,並經筠門嶺運輸。

如蒙同意,尚希一麵著手實行,一麵派代表來瑞共同協商作戰計劃,日內德當派兵至筠門嶺黃師長處就近商談。

朱德的信很快得到了陳濟堂的答複,朱德和周恩來研究商定,派何長工和潘漢年前去尋烏秘密商談。

第二天,何長工和潘漢年經過準備,帶上兩名警衛便出發了。這次他們一行四人都換上了便裝,何長工和潘漢年一律長衫禮帽,一副商人打扮。兩個紅軍戰士也一律隨從裝扮。四匹紅馬從容不迫地向“南天王”管區尋烏馳去。

何長工和潘漢年打馬走在前麵。潘漢年側身衝何長工小聲道:長工兄,看出來沒有,我敢肯定,咱們這次去尋烏密談將和大部隊的行動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