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德國顧問喚蔣夢 幕僚隨從西北行 (1 / 3)

蔣介石從第五次“圍剿”以來推行的堡壘主義,這種作戰方法並非是蔣介石以及他的幕僚的臆想,而是來自於德國的高級顧問——馮?塞克特。最有意味的是,紅軍的顧問李德也來自德國,李德推行的也是堡壘主義,短促突擊。紅軍從第五次反“圍剿”以來,可以說是兩個德國人在較量,然而卻是兩種不同的結局,這是很耐人尋味的一件事。

馮?塞克特出身於普魯士一個貴族家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曆任麥肯森第11軍團、卡爾大公軍團、約瑟夫大公軍團及土耳其軍團最高統帥的參謀長,德國陸軍總參謀長,戰後又任巴黎和德國代表團軍事代表。1920年到1926年任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提出並實施了建立10萬“袖珍陸軍”的計劃,奠定了德國陸軍重新崛起的基礎。1926年晉升一級上將並退休。他奉希特勒之命擔任了蔣介石的軍事高級顧問,不僅僅因為他有豐富的軍事經驗,更主要的是,他是希特勒法西斯獨裁主義的追隨者,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納粹。他要把希特勒的法西斯獨裁主義推遍全球。

馮?塞克特一到中國,便向蔣介石灌輸希特勒的獨裁主義。在馮?塞克特眼裏,希特勒的思想源遠流長,它是由第一帝國到第二帝國的思想繼承和發展而來。

馮?塞克特一遍遍向蔣介石販賣希特勒的獨裁主義——決不能讓多數人決定製度,隻能由負責的人來作決定,當然每個人的身邊都要有顧問,顧問是為了你,最後靠你個人的意誌下最後的決心,由一個人單獨作決定的原則是對責任與絕對權威的無條件的結合,權威是在獨裁下產生的。有的重大問題,是無法用決議和多數表決來解決的,這樣會使事情的本身變得一團糟,而是要用鐵血來解決……

馮?塞克特剛到中國時,蔣介石便請他到廬山為軍官訓練團訓話。馮?塞克特站在高高的講台上,身後有為他預備的椅子,可他並不坐下,他覺得站著講話本身就是一種威嚴,而坐下講話那是一種談心,此時,他來到中國不是在和中國人談心,而是向中國人宣揚希特勒的獨裁主義。‘他講話的開場白竟引用了一個下級軍官一篇題目叫《領導德國恢複舊日輝煌的應該是怎樣一個人》論文中的一句話,他一口氣說下去:

在一切權威蕩然無存的時候,隻有一個來自人民的人才能確立權威,那這個人就是來自人民卻又不同於一般人民的人,他必須是個獨裁者,獨裁者的根應深深地紮在人民群眾之中,便知道怎樣去對待他們,他本人與群眾並無共同之處,因為他是偉人,具有著偉大的人格和獨裁者的魄力,在流血麵前不退縮,在死亡麵前不發抖,為了目標,不惜踐踏親人密友,勝利是用汪洋的血水換來的……

馮?塞克特這次演講,在軍官訓練團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掀起了一股崇拜領袖的熱潮。馮?塞克特的狂想曲也激起了蔣介石心中的陣陣波瀾,無形中,有很多東西他與希特勒的思想觀點是不謀而合的。他為了強化自己的思想,把這句口號刻在了每個軍官訓練團成員那把短劍的劍柄上。

馮?塞克特在與蔣介石的交談中還大量引證了黑格爾有關對戰爭的論述:……世界戰爭曆史不是幸福的天國,幸福時期是曆史上空白的篇章,因為這些時期是和諧一致的,沒有衝突的時期……戰爭是最偉大的純潔劑,它有益於為長期的和平所腐化的各國人民的倫喪健康……凡幹大事業的人,絕不能以卑辱的方式呼喚——謙虛,仁愛,寬容——用此來反對世界性的功業及其實現發生的衝突,建立強大的國家,必須要踐踏許多無辜的子民,碾碎前進路上一切絆腳石……

馮?塞克特推行的這些理論,無疑對蔣介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在一次給軍官訓練團的訓話上說:除了馬克思主義和猶太人以外,共和國體也是我們的敵人,我們的鬥爭隻有兩種結局,不是敵人踏著我們的屍體過去,就是我們踏著敵人的屍體過去……

蔣介石就是蔣介石,他不是博古。蔣介石並不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他知道照搬法西斯的東西並不符合中國國情,隻能吸取適用他的一部分,希特勒就是希特勒,他蔣介石就是蔣介石。可以說蔣介石是深深了解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他知道孔孟之道浸透了整個民族的各個角落。可以說,他和毛澤東一樣,都是很了解中國這塊土地的,然而他們最後走的路卻是那麼不一樣,一個是革命,另一個是鎮壓革命,結局也就各不相同了。另外一個就是,蔣介石並沒有吃透中國人一大部分的民心,失去了民心,同時也就注定了他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