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河流洪水的發生,最多的原因就是由暴雨導致的,尤其是夏秋季節,發生的時間由南往北推移。
暴雨洪水又可細分為:上遊洪水、下遊洪水。
上遊洪水一般又指山洪,因為河流的上遊多在山區,地形複雜,降雨一般由小氣候條件決定。當暴雨發生時,山穀中的水流量會幾倍到幾十倍地增加,最後咆哮而下,具有強大的破壞力。雖然這種洪災發生的時間很短,影響的區域有限,但破壞力非常驚人。
例如,2005年6月10日,一場200年一遇的強降雨發生在黑龍江省寧安市的山區,致使沙蘭河上遊在40分鍾內,降雨量達到150~200毫米,瞬間形成巨大山洪轟然而下,地處低窪的沙蘭鎮中心小學,整個操場頓時一片汪洋,洪水高達2米,從門、窗同時灌進了教室。當時300多名師生正在上課,除少數人跑了出來,其餘師生都被淹死或悶死在教室裏。
下遊洪水的形成,一般是因為河流的流域出現大麵積暴雨,致使河道排洪能力不支,洪水潰堤而出,並迅速淹沒廣大的平原低地。尤其下遊平原多為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因而洪水的入侵往往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融雪洪冰是由冰融水和積雪融水而形成的汛期洪水,多分布在高緯度地區或是海拔較高的山區。其特點是:洪水曆時長,漲落緩慢,受氣溫影響,具有明顯的日變化規律,洪水過程呈鋸齒形。在我國,融雪洪水一般發生在4~5月份,冰川洪水一般發生在7~8月份。例如,前一年冬季降雪較多,到了第二年春夏季節氣溫回升較快的時候,就會導致大麵積的積雪融化,從而形成較大洪水。
1996年的冬天,美國明尼蘇達州和北達科他州下了多次較大的雪,總厚度高達2~3米。1997的春天,雪融化後,大量的雪水湧入紅河。4月18日,紅河開始泛濫,洪水淹沒300多棟房屋,10餘萬居民被緊急疏散。這次洪水不僅給當地社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極大地破壞了生態環境,還產生了2億多噸的垃圾。
冰淩洪水,又稱淩汛,是地處較高緯度地區河流特有的水文現象,是指由於大量冰淩阻塞形成的冰塞或冰壩截住了上遊來水,導致水位囤積而不斷增高。當氣候轉暖,冰塊開始融化,或者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洪水便迅速下瀉,往往造成嚴重的破壞力。因此,要加強監測,在需要的時候采用轟炸破冰等手段來疏通河槽。
在我國,冰淩洪水主要發生在黃河河道的寧夏、內蒙古、山東河段以及鬆花江哈爾濱以下河段。
例如,2001年12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烏達區黃河淩汛決堤,河水淹沒了橋西鎮和烏蘭鄉等5個村落,受災麵積近50平方千米,約有900戶、4000餘人受災,死亡大小牲畜4900餘頭,房屋道路受到嚴重破壞,15千米鄉村公路、6座揚水站被毀。
按發生地區分類
按照洪水發生地區的不同,可將洪水分為山地丘陵區洪水、平原地區洪水和濱海地區洪水。
由於地麵和氣候條件的不同,這幾種洪水的性質和特點也有很大的差別。一般情況下,山地丘陵區洪水影響範圍小,曆時短暫,但是破壞力非常大,常常會毀壞建築物,造成人員傷亡。並且這類洪水突發性很強,進行預測和預防比較困難,上文中提到的,造成巨大損失的黑龍江省寧安市沙蘭鎮的洪災就屬於此類洪水。
平原地區洪水的特點是積澇時間長,影響範圍廣。主要是由於來自上、中遊山地或丘陵區的洪水峰量過大,排泄不暢,從而衝毀或漫過堤壩淹沒平原造成的。由於平原地區通常是工農業以及城鎮集中地區,洪水往往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濱海地區洪水主要是由台風暴潮、天文大潮以及海嘯等造成的,其災害的特點和致災的因素又有很多不同。
按其他標準分類
除此之外,洪水還可以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劃分。例如,按洪水發生的流域範圍,可分為流域性洪水與區域性洪水;按洪水重現期,可分為常遇洪水、較大洪水、大洪水與特大洪水;按照洪水發生的時間長短,可將其分為漸發性洪水和突發性洪水(如堤壩崩潰、山洪導致的洪水等)。
洪水頻率、重現期與洪水等級
在已掌握洪水資料係列中,洪水要素實際出現的次數與總次數之比稱作洪水頻率。我們一般所說的洪水頻率是指洪水累積頻率P,P值越大,表示某一量級以上的洪水出現的機會越多,則該洪水要素的數值越小;P值越小,表示某一量級以上的洪水出現的機會越少,則該洪水要素的數值越大。
洪水重現期是指某一特定大小洪水出現的平均時間間隔。可以用洪水重現期來衡量洪水的大小,任何一條河流,都有與每一次洪水重現期相應的水位和特征峰值流量。如某一量級的洪水的重現期為10年,那麼就稱為10年一遇洪水,重現期為100年,就稱為100年一遇洪水。重現期越短,表示洪水量級就越小,越常見;重現期越長,表示洪水的量級就越大,越是少見。一般情況下,洪水重現期是在洪水頻率分析的基礎上估算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