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洪水災害的後果及處理辦法(1)(2 / 3)

洪災對環境的影響

頻繁的洪水造就了特有的洪泛區自然生態係統,孕育了三角洲文化和流域文化。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的發展,洪泛區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大量次生環境的產生,使得抗擊洪水災害後果的能力不斷降低,因而,洪水直接影響著流域的下墊麵、水環境以及野生動植物。

洪水來勢凶猛,突發性強,表現為水量大、峰高、流速加大、水位劇變,可能達到或超過河道的水力容量,伴隨著洪水的發生而產生土壤侵蝕,洪水期水體含沙量激增,由於洪水挾帶大量泥沙向下遊平原河道、水庫、窪澱、湖泊的轉輸,除下遊平原河道可能由於泥沙淤積提高土壤肥力外,一般都加劇了淤積危害,譬如抬高河床降低河道行洪能力,並可能造成改道。黃河懸河的形成,正是泥沙淤積的結果。水庫淤積,影響水庫的使用壽命及效益的發揮。據統計,我國水庫因汛期攔蓄洪水而造成淤積損失庫容達10%~43%。洪水造成的土壤侵蝕,還表現為產生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及岩崩等災害。

暴雨洪水是造成麵源汙染的主要途徑。一方麵,來自農業地區的洪水徑流,攜帶有大量有機質和農藥殘留物;另一方麵,洪水通過對城市地麵堆積物、露天礦場、建築工地、工業廢渣的衝刷以及合流,導致下水道和街麵浸溢,攜帶大量汙染物質進入水體,從而導致汙染物增加。洪水期間,水體混濁度及懸浮固體物質劇增,同時由於泥沙對於重金屬及某些有毒物具有較大的吸附能力,這些隨泥沙的輸移與沉積的懸浮物通過解吸作用又形成次生汙染源。洪水期,流量增加,流速加大,河流徑汙比可能增加,有利於汙染的輸移和降解,有利於淨化水體。另一方麵,在某些地區,由於幹流洪水期水位劇增頂托支流造成支流流水不暢,水質惡化,某些河流或湖泊因此形成洪水汙染高峰期。此外洪水期由於水體、水量、水質的劇變對動植物的生長、繁殖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洪水退去之後如何應對

洪水退去以後,被困樓上的你可以下樓了。如果你已被迫撤離家園,有人會通知你何時可以安全返家。

洪水很髒,它把泥土和碎片衝得到處都是,而且可能受到未經處理的汙水的汙染。如果洪水衝進你家,一定會留下亂糟糟的一堆汙物,你也可以由此看出洪水當時到底升高到哪個高度。

毀掉所有接觸到洪水的食物,這些食物是不能吃的。冰箱的門應該是防水的,所以如果你隻離開了一兩天,裏麵的某些食物還可以食用。如果冰箱中曾經進過水,那麼你打開冰箱門時便會一目了然。這時你要扔掉所有食物,包括水未觸及的食物。

在自來水沒有煮沸以前,不能飲用,也不能用它來做飯。如果你是從水井中取水的,要先將汙水泵出。水井重新蓄水以後,要對水質進行測試,看看是否有細菌或其他汙染物。在沒有確保安全之前,不要飲用。如果你自己不知道怎樣測試水的安全度,可以向當地的衛生部門谘詢。

在所有電線徹底幹透並做了安全檢測之後,你才可以打開電源、使用電器。在重新連接煤氣管道之前,要檢查是否出現斷裂。進入建築物時,不要使用明火來照明。裏麵可能有易燃氣體,遇火便會爆炸。如果發現電線和電話線有損害的地方,記錄下來,然後向相關部門報告。

洪水災害的後果

河流與海岸侵蝕

較大河流延伸到海岸線時,也會對海岸起保護作用,防止水災泛濫。河流在流動過程中,攜帶了大量土壤顆粒。河流入海以後,海水與土壤粒子中的氯元素發生化學反應,將它們粘在一起,形成塊狀(這個過程叫做“凝絮作用”)。塊狀物在海底沉積下來並逐漸加厚,最終能夠吸收海浪的大部分能量。在某些地方,沉澱物距海麵較近。人們甚至可以把那裏的海洋開墾為陸地。

在內陸地區,農田的土壤侵蝕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人們為此做出極大努力。人們的努力是成功的,但是減少了農田的土壤侵蝕就意味著河流中攜帶的土壤少了。20世紀30~60年代,得克薩斯州的4條主河流(布拉索斯河、聖貝爾納多河、科羅拉多河與裏奧格蘭德河)的土壤含量減少了80%,密西西比河攜帶的土壤物質也大幅度減少。這說明農田的土壤侵蝕現象有所改善,但是墨西哥灣的沉積物也減少了,加劇了沿岸地區的侵蝕。在20世紀,得克薩斯州的沿岸耕地大量減少,部分原因是內陸地區的土壤保護政策獲得了成功。河流排放到美國大西洋沿岸的水中物質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