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當代農村性別權力關係的研究。
許多當代中國人已經感覺不到性別問題的存在,有的人甚至已經在抱怨我們這個社會變得“陰盛陽衰”了。事情果真是這樣嗎?中國不存在性別不平等問題了嗎?婦女的生存狀況究竟如何?她們真的已經在一切方麵與男人平等了嗎?如果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依然存在,它在農村是怎樣一種表現形式?這就是本項研究想了解的問題。
我發現,有許多搞婦女研究的人都是抱著這樣一種疑問投入研究的。一位外籍社會學者在她的研究報告中也是這樣提出問題的:“新聞告訴我們,溺女嬰、拐賣婦女、賣老婆及較高的女性自殺率仍在繼續,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當代中國發現的男女不平等有多嚴重?中國共產主義的計劃發展體製究竟能改善多少婦女的生活?在其他製度業已失敗的領域它取得成功了嗎?”(寶森,9)她們的疑問引起我的共鳴,她們調查的艱苦引起我的同情:她們萬裏迢迢跑到中國一個偏僻的小村子,兩眼一摸黑,有時不得不由縣鄉幹部帶領去做田野調查,而由於有幹部的在場,村民不得不在一些敏感問題(如計劃生育)上說假話。這樣的困境和這樣的執著大大刺激了我的研究衝動:我們作為半個“圈內人”,為什麼讓那些“圈外人”千辛萬苦地來調查,何不自己來做呢?說是半個“圈內人”,是因為雖然我沒有生活在這個村子裏,但是農村是呆過五年的(上山下鄉),與農村人溝通,語言沒有問題。再說還有一個真正的土生土長的“圈內人”做我的調查助手。這對調查來說真是得天獨厚的條件了。
於是,有了這個調查,有了這本書。調查的主題是:農村性別權力關係。說白了就是農村婦女在男女平等方麵的狀況。調查內容包括:作為女兒,她們在父母的喜愛、營養、教育、醫療、社會勞動、家務勞動、收入歸屬和繼承權方麵與兒子有什麼不同;作為妻子和母親,她們在戀愛、結婚、婚後居處、親子關係與婆媳關係、與娘家的聯係、性、生育、家事的決定、外遇與離婚、家庭暴力、喪偶與改嫁等方麵與丈夫和父親有什麼不同;作為勞動者,她們在工作、收入、家務勞動、政治參與上與男性勞動者有什麼不同。此外,農村的女人們在自我評價與觀念其中包括自我排斥、自殺和對男女平等的感覺上又是什麼樣的,這些都是本書所關注的問題。全書的最後試圖對男女不平等的起源做了一點分析。
有許多學術同仁、朋友,為本書的完成作出了直接或間接的貢獻,在此一並致謝。 李銀河
2008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