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善惡(2 / 2)

物理種種變化,逃不出力學公例。人為萬物之一,故吾人心理種種變化,也逃不出力學公例。著者用物理學規律去研究心理學,覺得人心的變化,處處是循著力學軌道走的,可以一一繪圖說明。於是多方考察,從曆史事跡上,現今政治上,日常瑣事上,自己心坎上,理化數學上,中國古上,四洋哲學上,四麵八方,印證起來,似覺處處可通。我於是創了一條臆說:“心理變化,循力學公例而行。”曾著一文,題曰:《心理與力學》。所有引證及圖解,俱載原作,茲不備述。我於緒論中,曾說:“治國之術,有主張用道德感化的,其說出於孔孟,孔孟學說,建築在性善說上,性善說有缺點,所以用道德治國,會生流弊。有主張用法律製裁的,其說出於申韓,申韓學說,建築在性惡說上,性惡說有缺點,所以用法律治國,也會生出流弊。我主張治國之術當采用物理學,一切法令製度,當建築在力學之上等語,我因此主張國家所定製度,當使離心向心二力保持平衡,猶如地球繞日一般。地球對於日,有一種離力,時時想向外飛去,日又有一種引力,去把地球牽引著,二力平衡,成橢圓狀,所以地球繞日,萬古如一,我們這個世界,就因而成立了。國家一切製度,當采用此種原理,才能維持和平。例如,甲女不必定嫁乙男,是謂離力,而乙男之愛情,足以吸引她,是謂引力;乙男不必定娶甲女,是謂離力,而甲女之愛情,足以吸引他,是謂引力。二力保其平衡,甲乙兩男女之婚姻遂成,故自由結婚之製度,是具備了引離二力的,是為最良之製度。中國的舊婚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與之齊,終身不改,隻有向心力而無離心力,故男女兩方均以為苦。又如,歐洲資本家**,工人不入工廠做工,就會餓死,離不開工廠,缺乏了離力,故釀成勞資的糾紛。”本第五章,主張做工與否聽其自由,這是一種離力。對於做工者,優予報酬,使人見而生羨,這是一種引力。二力保持平衡,願做工者做工,不願做工者聽其自由,社會就相安無事了。

著者著了《心理與力學》過後,再去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覺得他的學說處處與力學公例符合。他講民族主義說:“世界是天然力和人為力湊合而成,人為力最大的有兩種,一種是政治力,一種是經濟力。我們中國同時受這三種力的壓迫,應該設個方法,去打消這三個力量。”他處處提出“力”字。又《孫中山演說集》講五權憲法說:“政治裏頭,有兩個力量,一個是自由的力量,一個是維持秩序的力量,政治中有這兩個力量,好比物理學裏頭有離心力與向心力一樣,離心力是要把物體裏頭的分子離開向外的,向心力是要把物體裏頭的分子吸收向內的,如果離心力過大,物體便到處飛散,沒有歸宿;向心力過大,物體愈縮愈小,擁擠不堪。總要兩力平衡,物體才能夠保持平常的狀態。政治裏頭,自由太過,便成了無政府,束縛太緊,便成**,中外數千年來,政治變化,總不外乎這兩個力量之往來衝動。”又說:“兄弟所講的自由同**,這兩個力量,是主張雙方平衡,不要各走極端,像物體的離心力和向心力互相保持平衡一樣。如果物體是單有離心力,或者是單有向心力,都是不能保持常態的,總要兩力相等,兩方調和,才能夠令萬物均得其平,成現在的安全現象。”這簡直是明明白白地引用力學公例。

《民權主義》第六講說:“現在分開權與能,所造成的政治機關,就是像物質的機器一樣,其中有機器本體的力量,有管理機器的力量,現在用新發明來造新國家,就要把這兩種力量分別清楚……像這樣的分開,就是把政府當做機器,把人民當做工程師,人民對於政府的態度,就好比是工程師對於機器一樣,有了這樣的政治機關,人民和政府的力量,才可以此平衡。”這就是孫中山把力學上兩力平衡之理,運用到政治上的地方。

他又說:“現在做種種工作的機器,像火車輪船,都是有來回兩個方向的動力。蒸汽推動活塞前進以後,再把活塞推回,來往不息,機器的全體,便運動不已。人民有了這選舉、罷免兩個權,對於政府之中的一切官吏,一麵可以放出去,又一麵可以調回來,來去都可以從人民的自由,這好比是新式的機器,一推一拉,都可以用機器的自動。”推出去是離心力,拉回來是向心力,這也是應用力學原理的地方。這類話很多,不及備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