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善惡(1 / 2)

據我的研究,人性無所謂善,無所謂惡,“善惡”二字,都是強加之詞。言情穿越更新首發,你隻來我舉一例,就可證明了:假如有友人某甲來訪我,坐談許久,我送他出門去後,旋有人來報,說某甲走至街上,因事與人互毆,非常激烈,現刻正在難解難分之際。我聽了這話,心中生怕某甲受傷,趕急前往救援。請問這種生怕某甲受傷之心,究間是善是惡?假使我們去問孟子,孟子一定說:“此種心理即是性善的明證。因為某甲是你的朋友,你怕他受傷,這即是愛友之心。此種心理,是從天性中不知不覺自然流出,人世種種善舉,由此而生,古之大聖大賢,民胞物與,是從此念擴充出來的。現在所謂愛國,所謂愛人類,也是從此念擴充出來。此種心理是維持世界和平之基礎,你應該把它好生保存,萬不可失掉。”假如我們去問荀子,荀子一定說:“此種心理,即是性惡的明證。因為某甲是人,與某甲相毆之某乙也是人,人與人相毆,你不怕某乙受傷,而怕某甲受傷,不去救某乙,而去救某甲,這即是自私自利之心。此種心理,是從天性中不知不覺自然流出,人世種種惡事,由此而生。歐洲大戰數年,死人無算,是從此念擴充出來的。日本在濟南任意殘殺,也是從此念擴充出來的。此種心理,是擾亂世界和平之根苗,你應該把它鏟除淨盡,萬不可存留。”上麵所舉之例,同是一事,兩麵說來,俱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所以性善性惡之爭,就數千年而不能解決。因為研究人性有兩說對抗不下,所以個人主義和社會主義就對抗不下。

據我的研究,聽見友人與人鬥毆,就替友人擔憂,怕他受傷,這是心理中一種天然現象,猶如磁電之吸引力一般,不能說它是善,也不能說它是惡,隻能名之曰天然現象罷了。我們細加考察,即知吾人任發一念,俱是以“我”字為中心點,以距我之遠近,定愛情之厚薄。小兒把鄰人與哥哥相較,覺得哥哥更近,故小兒更愛哥哥。把哥哥與母親相較,覺得母親更近,故小兒更愛母親。(百度搜索給力文學網更新最快最穩定)把母親與己身相較,自然更愛自己,故見母親口中糕餅,就取來放在自己口中。把朋友與別人相較,覺得朋友更近,故聽見朋友與別人鬥毆,就去救朋友。由此知人之天性是距我越近,愛情越篤,愛情與距離,成反比例,與磁電的吸引力相同,此乃一種天然現象,並無善惡之可言。我所說小兒奪母親口中食物的現象,和孟子所說孩提愛親、少長敬兄的現象,俱是一貫的事,並不生衝突。孟子見小兒愛親敬兄的現象,未見奪母親口中食物的現象,故說性善;荀子見奪母親口中食物的現象,未見愛親敬兄的現象,故說性惡。各人見半截,就各執一詞,我們把兩截合攏來,孟荀兩說,就合而為一了,現在所講的個人主義和社會主義,也就聯為一貫了。古今學說之衝突,都是由於人性之觀察點不同,才生出互相反對之學說,其病根就在對於人性,務必與它加一個“善”字或“惡”字,最好是把“善惡”二字除去了,專研究人性之真相。如物理學家研究水火之性質一般,隻要把人性的真相研究出來,自然就有解決的方法。假如研究物理的人,甲說水火性善,乙說水火性惡,問他們理由,甲說水能潤物,火能煮飯,是有益於人之物,是謂性善,乙說水能淹死人,火會燒房子,是有害於人之物,是謂性惡,像這樣的說法,可以爭辯數千年不能解決。不幸孟子之性善說,荀子之性惡說,其爭辯的方式,純是爭辯水火善惡之方式,所以兩說對峙兩千餘年而不能解決。物理學家,隻是埋頭研究水火之性質,用其利,避其害,絕不提及“善惡”二字,此種研究法,我們是應該取法的。

著者嚐謂小兒愛親敬兄,與夫奪母親口中食物等事,乃是一種天然現象,與水流濕火就燥的現象,是一樣的,不能說它是善,也不能說它是惡。我多方考察,知道凡人任起一念,俱以“我”字為中心點,曾依孟子所說性善之理,繪出一圖,又依荀子性惡之理,繪出一圖,拿來照規之,兩圖俱是一樣,兩圖俱與物理學中磁場現象相似(見拙著《心理與力學》),因臆斷人之性靈和地球之引力,與夫磁氣電氣,同是一物。我們把地球物質的分子解剖之,即得原子;把原子解剖之,即得電子。據科學家研究,電子是一種力,這是業已證明了的。吾身之物質,無一不從地球而來,將吾身之物質解剖之,亦是由分子而原子、而電子,也是歸於一種力而後止。吾人的身體,純是電子集合而成,所以吾人心理的現象,與磁電的現象絕肖,與地球的吸引力也絕肖。

人有七情,大別之隻得好惡二者,好者引之使近,惡者推之使遠,其現象與磁電相推相引是一樣的。磁電同性相推,異性相引,與人類男女相愛,同業相嫉是一樣。人的心,分知、情、意三者,意是知、情的混合物,隻算有知、情二者。磁電相推相引,是情的作用。能判別同性異性,是知的作用。足知磁電之性與人性相同,小兒生下地即會吸乳,與草木之根能吸取地中水分,是一樣的。小兒見了食物,伸手取來,放在口中,其作用與地心遇著物體就吸,是一樣的。小兒有了這種天然作用,小兒才能生活。地球有了這種天然作用,地球才能成立。小兒奪取食物,固然是求生存,地心吸引物體,草木之根吸取地中水分,與夫磁電之相推相引,都是求生存的現象,不如此,即無磁電,無草木,無地球,無人類了。基於此種研究,可知孫中山說“生存是社會問題的重心”,真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