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適喜歡的格言(1)(1 / 1)

胡適非常喜歡格言,他把格言說成是“金玉之言”,曾將諸多外國名著中的格言翻譯過來,“以為我國人增一種座右銘雲爾”。說到格言的重要性,胡適認為:“這些金玉之言是每一位世界級的偉人一生的所得,對個人、對家庭、對國家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有的人也許就因為記住其中的一句‘格言’而改變了他整個的人生!”

1911年6月7日,胡適與好友章希呂談如何根治“無恒”之通病。胡適開出三劑藥方:

一、讀書非畢一書勿讀他書。

二、每日常課之外,須自定課程而敬謹守之。

三、時時自警醒。如懈怠時,可取先哲格言如“人而無恒,不可以做巫醫”(古諺)、“德不進,學不勇,隻可責誌”(朱子)、“精神愈用則愈出”(曾文正)之類,置諸座右,以代嚴師益友,則庶乎有濟乎。

你看,在胡適眼中,格言竟然可以“代嚴師益友”,其作用可想而知!

胡適早在中國公學讀書時,就非常喜歡、重視格言。他利用所辦的《競業旬報》不時向讀者介紹國外名著中的格言,以求“激發國民的自治思想、實業思想、愛國思想、崇拜英雄的思想”。

胡適那個時期曾寫過一篇《讀書劄記(一)?讀〈愛國二童子傳〉》,把《愛國二童子傳》這部“極好極有益處”的小說中的格言譯出。胡適在文中說:“這些格言比那朱子的治家格言好得多呢!”現摘錄幾段以求窺見一斑:

美成洛將死,乃張目作淒戀,頗聞微息作聲,大類微風之吹入,頗辨析為“法國”二字。(你看人家到死,尚不肯忘記國家,我們呢?)

……

天下所重者,鹹在自食其力。

……

凡人得資於分外者,即奇富亦不足為榮顯矣。(中國那些夢想發橫財的聽著。)

天下為盡分,方能立功。

……

伯爾亞(法國的大將)母訓子曰:汝第一節,勿為妄言;必力與妄為敵,節勞自愛,宏量愛人,見人之難,必力趨就,勿萌傷人之心。

伯爾亞將死,尚呼其步卒,扶之倚樹而立,力回麵斥敵師曰:我雖死終不示汝以背也。(這句話的意思,說大凡逃走的人必定把背脊朝著人,如今我雖死,終不肯逃走。)(中國的兵聽著。)

……

人不以學名者,不能為人。

《競業旬報》是中國最早要求用白話行文的報紙,不過,胡適在翻譯這些格言時還是采用了古雅的文言,以求莊重和簡練。

在《競業旬報》34期至38期中,胡適將美國馬威克所著《真國民》一書中的格言全部譯出,並以連載的方式刊登完畢。這裏摘錄其中的一小部分:

智者遊於村落,其所得益,較之他人環遊全歐者,尚為巨也。(約翰生)

誠也者,使吾人清明,為白日之昭昭然。(彌兒敦)(即彌爾頓)

我惟以一言相規曰:“為主而勿為奴也。”(拿破侖)

凡人之價值,皆自鑄之。(西納)(即席勒)

投資本而得利,未有若教育之厚者也。(伊略脫)(Eliot,即艾略特)

教育之目的,教育之結果,無他,道德之進化而已。(派克)(即赫爾巴特)

無閱曆之人,雖入叢林,不能得薪。(俄諺)

學問者,靈魂之目也。(華生)

天下之人,惟日與學問相習。求學之思,乃日以熾。(司丹)

夙慧不足恃也,必也其勤乎。(賀佳斯)(WilliamHogarth,即荷加斯)

惰人與死人無異。(馬登)(即奧利森巴?馬登)

無一定目的之希望,不能久也。(高來裏奇)(即柯勒律治)

人生須立誌,不則營營擾擾過一生耳。(彼得)

成功者,戰勝艱巨而得之者也。(司邁你)(即斯邁爾斯)

逐兩兔,必不能得其一。(佛蘭林)(即富蘭克林)

人生至要之事,無他,惟定一定之宗旨而果決以赴之耳。(貴推)(即歌德)

克己者,英雄之本色也。(伊茂生)(即愛默生)

胡適卷帙浩繁的著作裏散落著大量的閃爍著智慧之光的格言。在我看來,這些格言充分證明了那句話:濃縮的就是精華。另外,這些格言也為我們提供了一扇別致而獨特的窗口,從中,我們可對胡適博大精深的思想來一次驚鴻一瞥。

『如今我們回來了,你們看便不同了!』

這句格言源自荷馬史詩,它表明了一種強烈的自信,一種堅定的信念,一種睥睨一切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