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蘇說:“這個故事可以說是尊師重道的典範了。我覺得一個人如果尊重師長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確實很難得了。”
我忙說:“這也是一種優良的傳統,雖然很古老了,但是對當代社會仍是有借鑒意義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夫子點了點頭,說:“確實是這樣,這種傳統是不應該丟棄的,是曆史留給我們的厚重的禮物。”
奇哥說:“我讚同大家的說法,就不多說了,還是讓夫子講一個故事吧。”
夫子笑了笑,說:“好啊,奇哥,你又來攀我了!不過嗎!恭敬不如從命,我就講一個好了!”
春秋戰國時期,東周洛陽有個叫蘇秦的人。他年少的時候曾經曆坎坷,無大成就,因此很多人瞧不起他,甚至家裏人也嘲笑他。
蘇秦立誌刻苦讀書,幹出一番事業。一年後,他書讀萬卷,通曉縱橫。可他雖有大誌,卻仕途不得意。他的兄嫂見他衣囊寒澀,無官無銜,連飯都不願給他吃。
一氣之下,蘇秦離開家跑到了燕國。在燕國,他幫助燕文侯聯絡趙國,同楚、韓、趙、魏結成攻守同盟,共同對付秦國的計劃。蘇秦親自到各個國家進行遊說鼓動。就這樣,蘇秦一時成了赫赫有名的人物了。
當他路過老家洛陽時,所帶的車馬、護兵和黃金、器物百騎,聲勢浩大。周顯王特此出兵打掃大道,派臣遠迎。蘇秦回到家裏,他的家人更是格外恭敬,又請樂隊,又擺酒席。他的嫂子低著頭,再三作揖賠罪。
蘇秦見到此景,問他的嫂子說:“你為什麼從前對我那麼凶,連飯都不肯給我吃,而現在又這樣恭敬?”他的嫂子見蘇秦這麼一問,嚇得隻好說出實話:“因為您現在是做了大官,發了大財。”
聽了嫂子的話,蘇秦深有感觸,他長歎一聲說:“同是一個蘇秦,窮困之時,沒人瞧得起我,連家人都嫌棄;富貴之時,大家卻都來捧我,連家人也奉承。真是勢利之人呀。”
我笑著說:“像蘇秦嫂子的這種行為雖然讓人鄙視,卻也是一個經常發生的事實。其實,我覺得每一個都沒有資格瞧不起別人,也不應該鄙視他人。人與人之間應該是互相尊重、關懷、幫助的,如果做到了這一點,那麼一定會擁有很多的朋友,會過得很輕鬆、快樂。而一旦朋友像蘇秦這樣出人頭地了,自己也會感到很榮耀的,那又何嚐不是一種幸福的。”
阿蘇也說:“世界上確實有很多像蘇秦嫂子這樣的人,不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卻經常會臨來抱佛腳,其實這樣做的意義已經不大了,至少這樣的人我是很厭惡的,如果我出人頭地了,也不會和他們有更多交往的。”
奇哥大聲說:“阿蘇說得好,說到我的心裏去了。這種人可以說是我最討厭的一種人了。”
他撓了撓頭,又接著說:“下麵我總結一下,尊重是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前提。人們如果不能夠相互尊重,那麼就無法談及友情的發展。隻有尊重他人,才能夠構建自己良好的關係網絡,從而獲得朋友們的支持與幫助,成就自己的事業。另外,尊重師長是一種優良的古老傳統,需要我們繼續堅持下去。下麵,有請蘇珊娜小姐為我們宣讀下次‘故事會’的主題。”
阿蘇的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及其輕柔,如水麵的漣漪、輕舞的柳條,她站起身說:“下次的主題是‘知識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