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劉備決定再去茅屋請諸葛亮。這時正逢隆冬季節,天下著鵝毛大雪,別人勸他不必親自去,派人去請算了。劉備覺得這樣難得的人才是不能隨便請到的,所以還是頂風冒雪親自去了。
一路上,劉備的手腳都凍僵了,好容易到了茅屋,可是一打聽,諸葛亮還是不在家,隻有他的嶽父在家。劉備又大失所望,隻好提筆留言:“備久慕盛名,兩次拜訪,不遇仁兄。。”
又過了兩天,劉備決定第三次去拜訪。當來到茅屋時,院內走出一個小孩,劉備下馬問小孩:“諸葛亮在家沒有?”小孩告訴他:“諸葛亮正在睡覺。”小孩又說:“我去把他喚醒。”劉備急忙止住說:“千萬不可打擾。”於是他就站在院內恭恭敬敬地等候。過了好半天,諸葛亮才醒來,忙出門相迎。諸葛亮身披綸巾,手持羽扇,儀表堂堂。劉備一見,更加敬慕。他遣開左右侍從,秘密交談。通過交談劉備更加了解到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於是起身施禮拜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本想推辭,可被劉備的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感動,終於答應為劉備奔走效力。劉備高興極了,他對跟隨他來的關羽、張飛說:“我能得到諸葛亮,猶如魚得到水。”諸葛亮不負重望,諸葛亮一出山就大獲全勝,從此劉備對他更加器重。
我幾乎不假思索,便說道:“這個故事可是大中華曆史上最著名的求賢故事了。劉備也不愧是一代梟雄,懂得如何去拉攏人心,為了成就自己的事業,他不惜屈尊降貴,風雨無阻的去拜訪諸葛亮,給了諸葛亮極大的尊重,最終贏得了諸葛亮的幫助。從曆史上看,劉備對諸葛亮一直是信任和尊重的,所以諸葛亮終生為蜀漢操勞,成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典範。”
奇哥嚷嚷道:“照這樣說,劉備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了!”
夫子忙說:“可以這樣說,這段曆史我也很熟悉。劉備本身的才能無法和曹操相比,但他能夠尊重和信任自己的下屬,培養了下屬極高的忠誠度,換來了鼎足三分的局勢,確實可以說是一個人物。”
我也說:“尊重和信任本就是劉備手中的兩樣法寶,張鬆曾打算向曹操獻西川地形圖,結果受到曹操的輕視,後來,劉備主動和張鬆交往,非常尊重張鬆,張鬆便把地形圖獻給了劉備,並主動做了劉備的內應,為劉備入川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出,尊重他人並不需要付出太多,但卻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我頓了頓,又接著說:“這樣吧,我這還有一個‘程門立雪’的故事,也很有名。”
北宋時期有個學者叫楊時。他小的時候就聰明好學,胸懷大誌。
楊時長大後,考取了進士,可是他不願做官,於是放棄官職,拜當時理學的奠基人,著名的理學家程顥為師,苦心鑽研學問。
後來程顥死了,這時楊時也已經40歲了。可他為了繼續提高自己的學識,便和同學遊酢一起去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繼續求學。
有一天,天氣非常寒冷,眼看就要下大雪了。可楊時有一問題想要請教老師,於是就和遊酢,頂著寒風來到老師程頤的家。正要敲門,隔窗而見,程頤正坐在那打瞌睡,為了不打擾老師,楊時和遊酢就一聲不響地靜靜地站在門口等候。
這時天已下起大雪。足足等了好幾個小時,程頤才醒來,發現楊時和遊酢站在外麵,門外的雪已經下了一尺多厚了。楊時和遊酢見了老師,雖然已凍得口腳發木,可還是笑盈盈地恭恭敬敬地給老師行禮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