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心寧靜淡看名、利、俗(1)(1 / 3)

其實,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仔細地歸結起來,就是三樣東西:名、利和寧靜。如果你過分地執著於名和利,那麼可能永遠也不會得到寧靜,這就是社會的守恒定律。

第一節 做一個淡泊如菊的女人

古人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世人熙熙,都為名來;世人攘攘,都為利往。”確實如此,大部分的世間之人都是為了爭名、為了逐利,每一天都忙忙碌碌的,每時每刻都在四處奔波。花木蘭卻是一個典型的例外,花木蘭的一生,沒有一件事情是為了追名逐利而做的。在花木蘭看來,名利如浮雲,一切的名利都比不上她家鄉那芬芳的泥土,也比不上她在閨房一隅靜靜織布。花木蘭那淡泊名利的性格,就像是滾滾紅塵中一朵絕世而獨立的香菊,即便是拂過了無數的光陰,那股芳香卻總是縈繞不散。

俗話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不過是這世間一個匆匆的過客。名和利,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隻是過眼雲煙,轉瞬間,已消逝不見。名和利隻是每一個人的身外之物,生時不會帶來,死時也不會帶走,所以,如果你的一生都在極力追逐名和利,並且為此操勞,實在是有點本末倒置了。

淡泊的女人會淡看名利,會盡力地發揮自己擅長的東西,向自己的內心深處努力去發掘、去充實、去磨煉,而且在這發掘、充實、磨煉的過程中,懂得享受人生中那些美麗的人生樂趣。淡泊的女人會把自己所知道、所懂得、所擁有的一切,都跟別人共同分享,為了自己周邊的環境,無怨無悔地付出。

淡泊的女人,在名和利麵前,永遠都會保持著平和的心境和寧靜的心情。她們會隨心平和地對待身邊的名利,對於來到自己手中的一切,她們會欣然地接受;對於無意中從自己手中溜走的名利,她們會怡然地放手;麵對鮮花和掌聲的時候,她們不會得意忘形、驕傲自滿;麵對別人的冷嘲熱諷時,她們不會沮喪不已;麵對著漫天的流言飛語時,她們不會滿心憤懣;麵對生活中的失意和落寞時,她們不會憂傷不已。淡泊的女人才能夠真正地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20世紀70年代,在融合了全球最頂級最奢華於一身的美國紐約,20歲的胡因夢成為了那裏眾多上流人士矚目的一個焦點。從最頂尖的舞蹈家、到最先鋒的藝術家,再到最開放的模特、再到最有創意的服裝設計師,隻要我們能夠想到的所有與“時髦”有關的一切,對於當時的胡因夢來說,已經都是觸手可及了。

當胡因夢還隻是一個4歲幼童的時候,她已經開始看一些國外的電影了。到了15歲的時候,胡因夢看到了一位意大利導演執導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影片讓胡因夢整個人都被震撼了。當胡因夢看到莎士比亞妙筆生花寫出的充滿激情和無限感歎的台詞時,這一切都讓胡因夢開始慢慢地對人性的表現和人生的轉變有一些感悟。從此以後,胡因夢每一次看到莎士比亞的戲劇,都會被感動得淚流滿麵,仿佛覺得自己就是劇中的主人公。

胡因夢20歲的時候,開始了自己的熒幕生涯。但是,每一次拍戲的時候,看到那些很虛幻的背景,以及封閉的攝影棚,還有演員穿著的與時代完全不相符的戲服。有很多次,胡因夢雖然也是其中的一位演員,但是胡因夢卻總是覺得自己好像是在用旁觀者的身份在看待這一切的,好像自己是被動地在演戲的,這樣一來,就總是不能讓自己完全地進入角色。

這種“被動”的境遇,讓胡因夢一度都很懷疑自己的演技。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胡因夢開始慢慢地察覺到自己真正的內心,尤其是當她看到心靈學大師克裏希那穆提的書籍後,更是恍然大悟,胡因夢明白了,原來自己一直追求的是真理,而不是一個扮演其他生命的被支配者。

胡因夢毅然地離開了自己已經做得很成功的熒幕生活。告別熒幕之後,胡因夢的生活還是一如既往。不同的是,胡因夢開始關注人類身心靈方麵的研究,她開始不斷地把外國大師的著作翻譯過來,並且介紹到台灣。胡因夢說過,不要總是妄圖通過外界的事物來承認你的存在,而是要學會內省,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看清楚自己。這種內省就是說要保持著對外界以及對自己本身的敏銳的洞察力,比如說哀傷的情緒就會影響到肺部的功能,非常細微的情感信息也會讓身體產生一種震動的頻率。有時候,無意識地擔憂,會在身體內形成了一種瘀結的信息,久而久之,身體內的能量頻率就會降低甚至是不再震動了,這時候,身體就會形成了西醫中所說的腫瘤。但是,如果擔憂的情緒消失了,那麼就會重新激發身體震動的頻率,就會把瘀結的情緒再次帶動起來。在胡因夢看來,這就是心與身之間不可分割的聯係。

胡因夢還說過,生活的方向就是從向外尋求轉到向內求證的過程,世間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在一直不停地發生著變化,當我們能夠從自己的內心體悟到這種真相的時候,那麼,我們就不會再企圖去通過外界來證實自己了,總是向外尋求,隻是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匱乏。所以,我們要放棄自己對向外尋求的執著,轉化成內心更大的包容性,這樣才會讓自己生活得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