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高貴人生需要氣質與修養支撐(3)(2 / 2)

1936年,在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之後,張學良在陪同蔣介石回南京之後,便被蔣介石非法幽禁了。在張學良長期的幽禁生活中,趙四小姐毅然放棄了自己原本優裕的生活,一直不離不棄地陪伴在張學良的身邊,用自己的全部力量來安慰和照料張學良。在漫漫幽禁歲月裏,趙四小姐陪著張學良四處輾轉漂泊,還要忍受軍統特務的刁難、羞辱,這一切,趙四小姐都默默地忍受了下來。

在經過了陪伴張學良長達二十八年的幽禁生活後,在1964年,趙四小姐終於迎來了一縷曙光,張學良的原配夫人於鳳至同意和張學良離婚,成全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的愛情。1964年7月4日,已經63歲的張學良和已經52歲的趙四小姐終於正式結束了兩人長達30多年的同居生涯,舉行婚禮成為了正式夫妻。在張學良和趙四小姐正式結為夫妻之後,又經過了長達二十六的時間,在1990年,張學良終於結束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幽禁生活,恢複了自由。

在漫漫的幽禁歲月中,一代紅顏趙四小姐的容顏已經老去,但是她和張學良共同經曆的一世風霜,卻是盡顯癡癡的愛情,也讓世人感歎不已。趙四小姐用自己的一生陪伴著張學良走過了那段漫長的幽禁歲月,她也用自己的癡情堅守著自己和張學良那一份愛情的傳奇。在那漫長的幽禁歲月中,趙四小姐自己親耕親織,沒有一絲一毫落寞的神情,她用一生的從容,靜靜地在愛人張學良的身邊慢慢綻放。

從容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精神氣質,是先天的稟賦再加上後天的曆練才能達到的一種境界。

在俄羅斯的詩壇上,有一位被尊奉為是月亮的艾赫馬托娃,她即便是在最貧困的狀態下,也從來沒有低過自己高貴的頭顱,一直都是保持著自己那一份超塵脫俗的貴族精神,她一直堅持在自己那寒冷的沒有暖氣的房間裏寫下一篇篇動人的詩章。

1825年,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之後,除了包括佩斯捷利在內的5位起義首領人物被處以絞刑之外,其他的那些參與起義的重要人物都被流放到了寒冷西伯利亞。但是,即便是被流放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亞,這些囚徒們也依然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理想,依然在密謀繼續起事,直到他們所有人都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當這些十二月黨人的妻子們義無反顧地走向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的時候,她們的舉動感動了整個俄國,甚至感動了整個世界。但是,達夫多娃——這一位最後離開世間的十二月黨人的妻子卻是這樣說的,詩人們總是喜歡把我們塑造成女英雄,其實,我們哪裏是什麼女英雄呢,我們隻是為了去尋找自己的丈夫罷了……這一份至死不渝、堅貞不移的愛情,讓這些女人變得更加的高貴、更加的從容。

那些從容的偉大女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她們總是會把自己的幸福寄予整個民族的幸福甚或是全人類的幸福上。即便是在艱難困苦之中,無論時勢是怎樣的蕭瑟,不管紅塵是怎樣的混濁。她們都能夠用自己純潔的心靈和從容的姿態去瀟灑地麵對。

現今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快,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了。我們的生活本應該要變得更加簡單、更加安寧,但是,我們卻無法變得比以前的人們更加從容,原因無他,隻是因為我們都缺乏健康的精神生活。現代人每一天都生活得很累,首先是心累,然後是身體累。為什麼這麼累?為了工作,工作變成了隻是勞動,生活變成了僅僅是為了活著。這樣的時候,要說到從容,又談何容易呢?

每一個人都是赤條條而來,赤條條而去,不帶走一片雲彩。人的一生中,不管你曾經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不管你曾經獲得了多少的榮華富貴,最終都會是塵歸塵、土歸土。蒲寧在他寫的那一篇著名的小說《舊金山來的先生》中,就深刻地批判了資本主義時代那種隻是為了單極化的謀利生活的可悲,揭示了在死亡麵前無論貧富都是徹底平等的道理。這篇小說也從一個反麵告訴了我們一個古老的真理:人要用一生的時間學習放棄,最後走的時候才能輕裝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