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碧微:雙城紀(6)(1 / 1)

{知人知理知事,讀人讀理讀書。書香伴我成長,閱讀圓我夢想。精彩內容盡在book.mihua.net}

1960年,原配素珊終於班師回朝。先幾天,張道藩搬進了他們通化街的新居。蔣碧微得到消息,命人購了三束鮮花,去慶賀他喬遷之喜,並附上小紙條,以感謝的姿態,正式了結了這一段戀情。可是這段戀情,真的像蔣碧微口中所說的“達到了理想的境地”嗎?見仁見智。

蔣碧微的一生,在兩座圍城遊走,進城出城,轉眼大半個世紀。繁盛煙花,刹那光華,漸漸散去,她終歸寂寞。據說,在蔣碧微的家,臥室裏懸掛的一張畫,是徐悲鴻為其繪製的《琴課》;在客廳裏懸掛的,是張道藩為其繪製的肖像。這種安排,飽含深意。又或許,她與張道藩,隻是場麵上的愛,愛給自己看,也愛給別人看——高官張道藩是她愛情的俘虜,這無疑是女性魅力的明證,是建立自信的好途徑。當年的她,也許隻是需要一段感情,來支撐滿身傷痛的肉身。所以,雲淡風輕後,她能做到與他和平分手。她幫張道藩完成三大願望:出書、出畫、出自傳,最終兩不相欠,完成一段他們所認為的偉大的戀愛。●米●花●在●線●書●庫●BoO

k.MihUA.NeT

而與徐悲鴻的糾纏,恐怕才是她的一生最痛。生命中最好的那幾年,她與他一同度過。離婚時的財富要求,她不正是極力想讓他從物質上,對這段感情做出補償嗎?1953年,徐悲鴻因病去世,身在台灣的蔣碧微聽聞,淚如雨下,她甚至還親口把這個噩耗告訴了孫多慈——當年你死我活的情敵,最終都沒能伴在他身邊。命大如天,故人已乘黃鶴去,彼此的恩怨,還有什麼好計較——她們的哭聲混在一道了。她從來沒得到過他,她也從來沒得到他,然而恰恰是他,改變了她們的一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