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憶出家之後的第一個春節,弘一法師即提醒過老友楊白民。猶憶弘一法師五歲那年,慈父見背,臨終之時的請僧助念。其間有什麼關聯麼?弘一法師說的是臨終的那一刻,其實,他也是在提醒人們,為了往生一刻的吉祥善逝,必須及早準備,甚至要用一生的行善積德來作好鋪墊。豈止是出家人?便是地球上所有的人,為了人生少些遺憾和悔恨,也應該盡早準備資糧,不斷地完善自我,讓生命美好、充實、善良和光明。
1933年正月初八,弘一法師在妙釋寺念佛會演講《改過實驗談》。當天夜裏,弘一法師得一夢,醒來後夢中情景曆曆在目。翌日,弘一法師忽然覺得,夜夢應是自己居閩弘傳南山律的預兆,遂準備擇時講律,並開始編寫《四分律含注戒本講義》,以後又編寫《隨機羯磨》講義。
舊曆正月二十一日起,整整四個多月,弘一法師先後借妙釋寺和萬壽岩,舉辦“南山律苑”講座,先後分五個學程,講解唐代道宣律祖的律學名著“南山三大部”、宋代元照律祖的“靈芝三部記”和《隨機羯磨疏》。
慧根已經植下,這時弘一法師的身邊,已經聚集起一批年輕的學律僧侶。舊曆五月三日,適逢蕅益大師聖誕,弘一法師特撰《學律發願文》,與弟子們同發願弘揚律學,濟世利生:
一願學律弟子等,生生世世,永為善友,互相提攜,常不舍離,同學毗尼,同宣大法,紹隆僧種,普利眾生。一願弟子等,學律以及宏律之時,身心安寧,無諸魔障,境緣順遂,資生充足。一願當來建立南山律院,普集多眾,廣為宏傳,不為名聞,不求利養。一願發大菩提心,護持佛法,誓盡心力,宣揚七百餘年湮沒不傳之南山律教,流布世間;冀正法再興,佛日重耀。並願以此發宏誓願,及以別發四願功德,乃至當來學律一切功德,悉以回向法界眾生。惟願諸眾生等,共發大心,速消業障,往生極樂,早證菩提。
這年舊曆五月十日,應泉州開元寺主轉物法師的邀請,弘一法師率學律弟子前往開元寺尊聖院結夏。結夏期間,弘一法師一麵講律不輟,一麵圈點佛典。弟子們守律唯謹,學風純正,除了上課自習,很少閑談,晚上準時就寢;聽律時一色海青,以示不苟;每日早、中兩餐,堅持過午不食。
在這人跡罕至的世外淨土,弘一法師的心地靜如清月,空明祥和。想想這一路走來,先是苦苦證學,等到因緣際會,續接南山氣脈,卻又為弘法四處奔波,緣障再再。不意南來閩地,南山的種子竟應在這片土地上。念茲在茲,弘一法師感到十分欣慰,不由得手書一副長聯,以饋尊聖院,也借以表明誓願弘揚南山律教的弘願:
南山律教,已七百年湮沒無聞,所幸遺編猶存海外;晉水僧園,有十數眾弘傳不絕,能令正法再住世間。
這次“南山律園”講授南山律教,曆時近一年,是弘一法師整個講律生涯裏最長和最為係統的一次。弘一法師對講律效果十分滿意,久久不能忘懷。1937年3月28日,在南菩陀寺佛教養正院作《南閩十年之夢影》的講演時,弘一法師還深情地說:
有一天,已是黃昏時候了,我在學僧們宿舍前麵的大樹下立著。各房燈火發出很亮的光,誦經之聲又複朗朗入耳,一時心中覺得無限的歡慰!可是這種良好的景象不能長久地繼續下去,恍如曇花一現,不久就消失了。但當時的景象,卻很深地印在我的腦中。現在回想起來,還如大樹底下目睹一般。這永遠不會消滅,永遠不會忘記的啊!
良好的景象,終究不過是曇花一現。因時局不寧,“南山律苑”講座不得不於這年十一月撤席。弘一法師旋應住持邀請,往晉江草庵度冬守歲。除夕之夜,弘一法師特意選講蕅益大師祭祀乃師的《祭顓愚大師爪發衣缽塔文》,為隨侍相伴的弟子傳貫、性常作開示:
嗚呼!人不難相愛,難於相知。翁真知我者哉!世縱有一二愛且知者,而誌操相攜。某雖不敢擬翁泰山之德,幸三事略無違焉。尚質樸,絀虛文,不肯苟合時宜;注經論,讚戒律,不肯懸羊頭而賣狗脂;甘淡薄,受枯寂,不肯受叢席桎梏而掣其羈縻。嗚呼!以法門耆宿如翁,而旭過蒙知愛,又誌操相合如此,某能已於懷也。翁所證深淺,非某能擬,而生平最傾心處,請略紀之:當今知識,罕不以名相牽,利相餌,聲勢權位相依倚,如翁古道自愛者有幾?當今知識,罕不以掠虛伎倆,籠罩淺褒,令生驚詫,如翁平實穩當者有幾?當今知識,罕不侈服飾,據華堂,恣情適意,如翁破衫草履、茅茨土階者有幾?當今知識,罕不精選侍從,前列後隨,如翁躬自作役,不圖安享者有幾?當今知識,罕不同流合汙,自謂善權方便,慈悲調順,如翁不肯苟徇諸方,甘受擔板之誚者有幾?故凡聞翁之風者,頑夫廉而不濫,懦夫立而不傾。伯夷之隘,所以為聖之清也。豈似枉尋直尺、詭遇一朝者,身雖存,名已先淪也哉!某每悲如來正法,一壞於道聽途說、入耳出口之夫,再壞於色厲內荏、羊質虎皮之徒。其父報仇,其子必且行劫,尤而效之,何所不至。翁之爪發衣缽幸存,則翁之道風未滅。必有聞而興起者,庶共砥狂瀾於末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