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聊天中不知不覺的度過。已經晚上十點了。阿彪、常董和楊剛都洗完澡了。三個人繼續聊。
常董:“你剛剛來,不了解的事情很多。你認為學習中文電腦速記得花費多長時間?”
楊剛:“網上有的說得一年,有的聲稱隻要半年。”
常董:
“在日本、美國,培養一名速錄師,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他們的電腦速記學校,大都很正規,不論是教材、教室、教師、設備還是其他投資等等。
在中國呢?
普通人大約平均得培訓十個月甚至是一年、然後實習半年左右,才能真正達到穩定的上會水平。
有的人學得慢,光培訓得一年到一年半。有的人半年的實習期還是不能獨立上會:得花費更長的時間實習才能單挑。
把學習和實習這兩者加起來,一共花費多久,不言而喻、一目了然。
網上有的培訓班聲稱‘半年培訓出高級速錄師’,那裏頂多是一兩個‘天才’接受東西快,半年完成了一般人得一年才完成的培訓,能不能獨立上會,還很難說。這還僅僅是我的推測。至於其真實性,我沒有實地考察,不做評價。是不是這個網站為了吸引眼球,拋出噱頭、造假新聞,我不得而知。
中國沒有多少正兒八經的速錄學校。本身,咱們全國各地的培訓班良莠混雜,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培訓班連辦學許可證都沒有,卻在堂而皇之地搞培訓。對比一下:國外嚴格的培訓速錄師,如同一條完善的流水線上製造、生產比較完美的成品;我感覺現在中國,培訓班不是在培訓電腦速記人員,而是像各地的小作坊在小規模地進行粗加工土特產。外國是批量造速錄師,咱們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
電腦速記的培訓,是按照你每一分鍾打字的能力逐步提高的。剛剛開始是基本功。之後,從每分鍾打幾十個字,比如30字、40字、50字,提到60字,再到每分鍾80、100、120,……直到180、200、220、240。
每一次提升,都是一步一步的,都是你已經在適應了現在的速度,在聽打某一速度的文章時能夠站穩腳或者基本站穩腳,才聽打快一點的文章;快一點的適應了,再聽打更快一點的文章;慢慢提升,以此類推。不是一口吃個胖子:一下子就讓你打每分鍾200字的文章,是不可能的,這對每個剛學電腦速記的人來說,可以用一部電影的名字概況,……”
阿彪:“這部電影也是一個電腦遊戲的名字,那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常董:
“對。讓初學者跟打高速度的文章,很明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有一些自學的人往往隻是學習了一兩個月就想練習打中速甚至高速的文章,這就是自學常常犯的低級錯誤:急於求成。達不到高速,卻打高速的文章,肯定跟不上。跟不上卻仍然打,隻能一次又一次的挫傷積極性、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自己,把自己的心深深的傷害,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練速錄的材料,卻不從方法上麵找原因。”
楊剛:“可不可以這麼理解:電腦速記的培訓過程,就是打字速度由慢到快的提升過程?”
常董:
“這麼看,是非常膚淺的。
電腦速記的聽打過程,不止是打字速度的提升,還有個人的知識麵的擴大、詞彙的積累、係統的總結等等。
速錄員在單挑時,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會議:關於法律的、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財務的、IT的、娛樂的、體育的,等等等等。可以說,隻有你想不到,沒有遇不到的會議。這就要求速錄員的視野開闊,聽打各類詞彙都可以應對自如。否則,如果隻是打上同音的字詞,讓人在讀這記錄時,就會發現錯字連篇,好比在吃米沙混合的飯,怎能下咽呢?!
電腦速記時,並不是別人說什麼你就記錄什麼。遇到講話者的口頭語、反複或者重複的話、沒有歸納好的句子,你得注意總結。不然,你的記錄不能成文:隻是簡單的記,而沒有歸並,滿屏的大白話,是質量低劣的速記。”
楊剛:“天天打字,會不會煩呀?”
常董:“當然會煩。人是人,不是神仙,誰沒有七情六欲?
每天都是在敲鍵盤,每天都是在打字,速度在像是邁台階一樣,一步一步的提升。在提升的過程之中,你會有成就感,畢竟自己在進步。
可是,打一段時間,很可能遇到這種情況:速度提升,提升,忽然卡住某一速度,上不去了。可能卡在這個速度上很久,怎麼都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