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孕期保健,不可忽視的細節和病症(5)(2 / 2)

感冒

感冒雖說是一種常見病,也較容易醫治,但對孕婦來說危害甚大。由於孕婦的免疫能力較差,容易受到病原體的侵害,因此,相對來說較未懷孕時更容易患感冒。

感冒病毒對孕婦有直接影響,由感冒造成的高熱和代謝紊亂產生的毒素有間接影響。而且,病毒可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有可能造成先天性心髒病以及兔唇、腦積血、無腦和小頭畸形等。而高熱及毒素又會刺激孕婦子宮收縮,造成流產和早產,致使新生兒的死亡率也增高。孕婦感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輕度感冒僅有噴嚏、流涕及輕度咳嗽,不一定非用什麼藥,但要注意休息。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些感冒衝劑等中成藥,一般能很快自愈。

2.當感冒出現高熱、劇咳等情況時應去醫院診治。退熱可用濕毛巾冷敷,40%酒精擦頸部及兩側腋窩,應注意多飲開水和臥床休息。

3.高熱時間持續長,連續39℃超過3天以上者,病愈後應去醫院做產前診斷,了解胎兒是否受影響。

4.感冒合並細菌感染時應加用抗生素治療。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最重要的是,孕婦應注意衛生和季節天氣變化的生活規律,杜絕感冒的發生,保證胎兒健康生長。

腹瀉

如果妊娠後每日大便次數增多,出現稀便,伴有腸鳴或腹痛就是發生了腹瀉。

腹瀉常見的原因有腸道感染、食物中毒性腸炎和單純性腹瀉等。輕微單純性腹瀉,一般服止瀉藥即可以治愈;因腸道炎症引起的腹瀉,大便次數明顯增多,容易激起子宮收縮,引起流產;細菌性痢疾感染嚴重時,細菌內毒素可影響胎兒,嚴重者可致胎兒死亡。

因此,孕期一旦發生腹瀉千萬不要輕視,應盡快查明原因,針對不同病因進行治療,不要自己隨便用藥。

下肢靜脈曲張

婦女懷孕時,下肢和外陰部靜脈曲張是常見的現象,且往往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而逐漸加重。靜脈曲張常伴隨有許多不適,如腿部有沉重感、熱感、腫脹感、蟻走感或疼痛、痙攣等。這種不適可由於站立、疲勞和天氣炎熱而加重,在黃昏時更為嚴重。為了防止和減輕靜脈曲張的不適可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適當休息,不要長時間坐位或負重,要減少站立、行走的的時間。

2.最好每天能夠行走半小時的習慣,要穿舒適合腳的鞋子,絕對不能穿高跟鞋。在家中可穿拖鞋,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環,並使肌肉得到鍛煉。

3.每天午休或晚間睡覺的時候,要把兩腿稍微抬高,也可在腳下墊一個高度適度的枕頭或坐墊,使足部高於30厘米以上。

4.盡量減少增加腹壓的因素,如減少咳嗽震動。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以避免去廁所下蹲的時間不宜過長。

5.避免使用可能壓迫血管的物品,如太緊的襪子和鞋都不要穿,也不要用力按摩腿部。

6.已有靜脈曲張的孕婦不要靠近熱源,比如,暖氣片、火爐或壁爐,以防熱氣導致血管擴張,還要禁止長時間的日光浴。

7.洗浴的時候不要用太熱或太冷的水洗澡。洗澡水的溫度要與人體溫度相同。

8.嚴重的下肢靜脈曲張需要臥床休息,用彈力繃帶纏縛下肢,以預防曲張的靜脈結節破裂出血。

9.一般靜脈曲張在分娩後會自然消退。有時靜脈曲張發展嚴重,考慮外科手術治療需要等到生產以後。

瘙癢

孕期婦女瘙癢症發病率可達2%~4%,是妊娠期較常見的病症之一。

孕期瘙癢是由於孕激素分泌增加,膽固醇分泌增加導致孕婦體內的膽汁鬱積,引起膽紅質排泄紊亂而誘發皮膚瘙癢。但在分娩後可自行消退。有的孕婦對瘙癢並不重視,考慮不到後果的嚴重,甚至隨意搔抓,這些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孕婦並發瘙癢症多在妊娠晚期和妊娠早期。瘙癢程度因人而異,輕重不等。主要在腹部、四肢發疼,也有的遍及全身,以腹部、掌趾瘙癢為重。但皮膚並無原發性皮疹,可因搔抓引起繼發性的表皮剝落。有的孕婦在並發瘙癢症後可發生輕度的黃疸,如眼睛結膜輕度黃疸,實為肝髒膽汁鬱積所致。分娩後瘙癢症及黃疸可迅速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