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 / 2)

南京海寧路25號,是一幢二層樓的西式房予,清水磚牆,大門口是兩扇鋼筋圖案的鐵門,以前是某官員的住宅,現在門口站著兩個武裝憲兵,成了一處特殊的監獄。

陳璧君、陳舜貞姊妹,還有陳公博的妻子李立莊,被囚於樓下。陳公博、梅思平、林柏生、李聖五等四個男犯囚於二樓。

這天吃過早飯,陳舜貞道:“大姊,蔣介石把我們關在這裏,你看會如何結局?隻不知民誼又關在什麼地方?”

陳璧君道:“舜妹,你是第一次吃官司,無怪要想妹夫,我看這裏不像監獄,估計是臨時關押的,我們都是女流之輩,你姊夫和民誼及公博先生過去也都跟隨過蔣介石,總不致於把我們槍斃。目前我惦念的是家中的文恂,她年紀輕,不知如何過日子?”

“是呀,要想起家來,哪裏想得盡,我的文慧也不知情況如何,她們都是姑娘就家,年紀輕輕,家裏沒有大人,真不放心,怎麼辦?”陳舜貞頓時滿臉愁容,唉聲歎氣。

其實,陳璧君想家是假,想那批藏在觀音庵的財寶是真。陳舜貞倒是在想褚民誼,因為外麵報紙上已沸沸揚揚,說是褚民誼又幹出件驚人的事來……

原來,就在陳璧君千方百計要匿藏家中財寶之時,褚民誼卻在忙著獻寶。他上書蔣介石說,願將自己秘藏多年的“寶物”獻出來請求贖罪兔刑。蔣介石即交軍統處理。軍統第二處長葉翔之與沈醉去找褚,褚親寫一信,讓他們去南京其親戚家取寶,問是何物,褚卻密而不宣,並叮囑千萬慎重辦理。葉、沈十分驚異,星夜趕去索取,原來是密封在容器中的孫中山的肝髒!

孫先生當年因肝病逝世於北京,協和醫院作了遺體保存手術,將孫先生的肝髒取出,交孫科等看後拿拿去火化。誰知二十年後,這肝髒竟又出現,這個大漢奸拿出來作為“贖身之寶”。褚民誼以為此舉可保全他的性命,豈知國民黨元老們對褚秘密竊藏孫中山肝髒的行為行為震怒,作出決議,要立即將褚處決。

陳璧君在蘇州高院看守所女監關押了二個多月,這才使她真正嚐到監獄的滋味。在此期間她的性情變得暴躁,時常要發脾氣。一是想到前途凶多吉少,二是想到觀音庵的財寶是否保得住,心裏很不安。對法院當局準許她雇用服侍的一個女仆,竟然打罵不休。看守也製她不住。

這個女仆實在吃不消了,她向看守班長說:“這位汪夫人,還是官氣十足,我雖是傭人,卻是清白身份,為什麼受她打罵?現在我不願陪吃官司了,貪了幾張鈔票,有啥稀奇,何必受罪,出去做做小生意,也可以生活。”於是這個女仆就離開了監房,而陳璧君仍是吵鬧不休。最後法院當局又為她雇用了一個廣東老媽子來服侍,才漸漸地習慣下來。

1926年,蔣介石氣走汪精衛,將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央組織部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等6項要職抓在手中。其後數年,汪精衛東山再起,出任行政院長兼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但已退而居其次。

陳璧君盡管貴為顯赫的院長夫人和主席夫人,但較之昔日,總覺低人一肩,因此心下悻悻然。她另尋勝籌,為丈夫找補幾許亮色。她開始居則富麗堂皇,穿則奇裝異服,食則美味佳肴,熱心社會慈善事業則隻為獵取美名。宋美齡行事高調,夫人外交笑靨生春,陳璧君看不順眼,妒意和敵意齊齊發作,免不了嗤之以鼻。於是,蔣介石與汪精衛在政壇上掰腕子,陳璧君與宋美齡在後院中鬥心氣,兩方麵的戲份都很充足。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在南京丁家橋中央黨部召開。開幕式結束後,全體中央委員合影,汪精衛遇刺,但未傷及要害部位,逃過一劫。事後,國民黨內部謾罵、質疑的聲浪全部集中在了蔣介石身上。

“九一八”事變後,汪和蔣的關係就十分微妙,他們一度攜手合作,共同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但這種貌合神離的關係顯然很難維持。而且巧的是,合影時蔣介石借故沒有參加,他的嫌疑最大。

第二天,陳璧君強行闖入蔣介石的辦公室,嚴詞厲色地質問道:“蔣先生,你不要汪先生幹,汪先生不幹就是,何必下此毒手!”蔣介石麵對陳璧君咄咄逼人的質問,不免難堪,但也不便發作,還得反過來安慰她。但陳璧君毫不買賬。

性格即命運。汪精衛與陳璧君的性格正好相反,一個是水,一個是火。汪才思敏捷,待人溫和,可辦起事來瞻前顧後,缺乏魄力,柔韌有餘,剛猛不足。陳璧君卻是炮仗脾氣,快人快語,勇決智斷。汪精衛在政治上遇到重大難題,總喜歡與夫人商量,陳璧君也樂此不疲。久而久之,陳璧君養成習慣,事無巨細均要插手過問,令汪精衛的左右苦不堪言。汪曾說:“陳璧君不但是我的妻子,而且是老同盟會會員,許多事當然要聽她的意見才能決定。”這就等於親口承認了陳璧君是其主心骨。陳公博是汪精衛的死黨,他的議論頗具說服力:“汪先生離開陳璧君幹不了大事,但沒有陳璧君,也壞不了大事。”汪精衛一生不賭不嫖不抽,看來並非懼內所致,而是敬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