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有著美國國父之稱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是一個很高傲的人,常常為自己取得一點點的成績而自鳴得意。每次走在街上都是高昂著頭,對旁人不屑一顧,而且別人對他說的什麼他都聽不進去。他這種過分自負的態度,越來越令人討厭,願意跟他來往的人越來越少,甚至以前跟他關係不錯的朋友也開始看他不順眼。
後來,他去拜訪一位老前輩。年輕氣盛的他,挺胸昂首邁著大步走向前輩的屋子,豈知進門便一頭撞在門框上,在屋裏守候他的前輩見此情景,笑著說:“疼嗎孩子?不過這將是你今天來訪的最大收獲。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啊。想想你以前的所作所為吧,為什麼你的朋友越來越少了?為什麼你越來越不受大家歡迎了?是因為你大自負了,你自負的態度傷害了別人,你聽不進一點兒不同的意見,你總是擺出一副強硬而自以為是的架勢。這種態度真是太糟糕了,沒有人會喜歡,你這種態度隻會使人感到難堪,以至於也沒有人再想跟你說什麼,甚至沒有人願意跟你交朋友。因為他們跟你在一起感受著你盛氣淩人的態度是不會感到愉快的。你如此自負,實際上這樣做對你一點兒好處也沒有,你無法再從別人那裏學到任何東西,但你現在的所知其實很有限。更關鍵的是,你總是這樣的態度,你將無法再獲得朋友。”
聽了老前輩的一番話,富蘭克林無話可說,他反思自己的過去,想自己這兩年來不僅沒有再取得什麼成就,身邊的朋友也越來越少,難道真跟自己的自負有關?他告別了老前輩後,回去把自己關在屋子裏深刻地反省,他下決心要把一切驕傲的心都拋到一邊,做一個自信但不自負的人。
水滿則溢,一個過於自滿自負的人就像一條發了洪水的河流,不僅無法吸收更多新知識,也沒人敢再接近他了。
所謂自滿客觀地理解是不謙虛、驕傲,自負則是過於自信,從而目空一切很難聽進別人的意見。不論是自滿與自負,在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都是應該被我們所摒棄的。如果在學習中自滿,我們就不會取得進步,取得了一點成績我們就原地踏步,可以想象那會是什麼結果。在知識的領域是永無止境的,我們都知道要幹到老學到老。
尤其在科研領域,沒有不自滿的精神是很難有什麼研究成果的。同樣,如果一個人在學習中自負,那麼他將很難和老師同學們相處。可以想象,有誰願意和一個目空一切的家夥成為好朋友。即使有了一點成績,我相信他也不會再取得進步了。可見,自滿與自負對人的影響有多大,所以我們要不斷地來完善自己。
在我們的工作中,同樣地要遠離自滿與自負。我們在一個工作環境中是要每天和同事上下級打交道的,而個人的交往方式常與自己的性格有關,可能時間長了雙方都會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彼此間雙方互相的定位,也就是你在對方的心裏是個什麼人,是謙虛友善,還是自滿自負,就顯得非常重要。是前者的話當然會很容易開展工作,如果是後者那可不好辦了。就拿和師傅學藝來說吧!如果你是個肯幹的、謙虛的、進取的人,那麼師傅是肯定樂意教授你技術;如果你是一個自滿與自負的人,認為自己總是比別人強,不知有哪位師傅願帶這樣的徒弟。
生活當中如果自滿與自負,那你將是孤獨的,即使現在富有,終有一天也會變得一無所有。有人把生活的人群分為三種:一是生活就是為了吃飯,填飽肚子就行了;二是生活不隻是為了吃飯,在精神上還要有所追求;三是生命類型的,此類人的生活是追求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不論你是哪種類型,如果你是進取的,那麼生活肯定會給你一些回報,因為你是熱愛生活的。要是你自滿自負、不思進取,那麼生活也不會給你回報。你對生活不負責,它對你也不負責,結果留給自己的都是痛苦和遺憾,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切記不可自滿與自負,對自己要負責。
總之,不論我們做什麼事都不要自滿與自負,要做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進取的、謙虛的強者。
人可以自信,但不能自負。一山更比一山高,無論走到哪裏,總有比你厲害的人,別讓你的自信變成了自負,否則隻套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