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一場醉酒(起碼在當時的拾音看來),他竟會對自己做下難以饒恕的暴行。對拾音來說,這不僅僅是小杜背叛了她的信任的問題,更是小杜的行為猛地讓她意識到她當時的尷尬身份。雖然她此時委身青樓,卻因為小杜的緣故,她從沒把自己當作是青樓歌妓,而小杜對她的態度,一直還是比較尊重的,所以她也從沒覺得小杜對她有任何輕視,直到這場事發,令拾音發現原來他不但不把她當作朋友,還把她當作可供他朝雲暮雨的妓女泄欲,於她而言,無疑是奇恥大辱,並且無論她如何哀求,他都無動於衷,我想那個時候杜牧的神情一定令拾音恐懼萬分並留下了相當嚴重的心理陰影,所以她後來對小小杜會有控製不住的過激行為,實在是可以理解的。
而小小杜,或許是全文中最無辜的一個角色。我將他寫成溫厚羞澀的少年,因為我想象中杜牧小時候便應該是如此。他出身公卿世家,理當受過嚴格禮教,並且絕對不是紈絝子弟,否則又怎會在二十二歲便寫出那篇心懷天下的《阿房宮賦》?
而事實上,在我這文中,小杜比起王維,或許他對拾音的感情更為單純。但是他並非是簡單的一見鍾情,在當時十二歲的他心中,在他伏在拾音溫暖纖細的背上,聽她說自己是遭人欺負才流落此地的時候,他心中比起尚還懵懂的愛意,想得更多的,隻是他想要保護這個救助了自己的溫柔姐姐,所以聽到拾音留下,他很高興,拾音欺負他,他也毫無怨言。而對於這個少年來說,他當時所能做的保護,就是讓拾音待在他眼前,所以他才要和她形影不離,發現她不在他身邊就焦急,被她罵得最厲害的時候,他依然會對她說:“你會一直在我身邊。”
盡管諷刺的是,那個欺負了他一心想要保護的這個女子的人的,正是長大了後的自己。
在我迫於輿論壓力,不敢說終章《還心》是最讓我難過的篇幅之前,我一直說《豪雨》那章寫得讓我最是痛心。不知道有多少讀者和我有一樣的感受,因為在那章裏,其實隱藏了很多細節,比如小小杜不顧大雨,在門前翹首期盼,不顧腿傷,想要出去尋找拾音,而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剛剛在寺廟中許了願。在幼小的他的心靈中,他或許想要立刻驗證這個願望是不是靈驗,所以他才那樣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拾音。可是現實卻讓他無比失望,拾音冰冷的態度,終於令他落淚,他那時對她說了一句“裴姐姐,我知道你為什麼不去寺裏許願了。今天我去慈恩寺上香,許的願果然一點也沒實現!”想必那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真的是傷透了心。可即使如此,即使他因此晚間對拾音發了脾氣,卻在得知她生病之後,他依然擔憂無比,不顧自己還在生氣也去悄悄看望她,並對她說出了他想要保護她的心念。
而小小杜到底在寺院中許了什麼願(不是對那小佛珠許的願),我並沒有明寫,因為連我自己也不清楚。拾音猜測過,但是她隻是猜杜牧希望自己能對他好些,實際上呢,真的是如此嗎?小小杜那時臉紅了,他或許確實希望她會對自己好,又或許是希望,她能永遠在自己眼前,自己能永遠守護在她身邊。
在這篇文中,如果說王維詮釋深情的方式是一生守候,那麼杜牧的方式就是一生尋求。他和王維不同,長大了的他性格外向,喜怒哀樂皆形於色,唯有一點沒變,就是他和他小時候一樣喜歡刨根問底,隻可惜拾音不知他心意,亦不知自己已被決定了的命運,於是他們隻能生生錯過,永遠也無法心心相印。即使多年之後於菩提寺中相遇,兩人一場遠隔人群的遙望,心結也隻是鬆開了一點點,他們想起彼此時,依舊有著不同的難受與痛楚。
第六位,孟浩然
孟浩然隻是個出場三章的小龍套,但大概是全文我自己塑造得最為滿意的角色了。我很喜歡這樣的孟大叔,薄暮晚霞中有風儀落落的白衣中年男子,溫和微笑著向你禮貌地打招呼,會令人不由自主地生出許多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