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三殺回馬槍
“起立,老師好!”
“同學們好,請坐。”
“老師的作用,古代大學問家韓愈概括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授業解惑,就是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就是現在老師們的工作。授業有餘而傳道卻忽略了,這是教育的最大失誤,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傳道是第一位的,道是什麼?是規律,分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達爾文發現了有機界的自然規律,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就告訴我們,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在這個淘汰的社會,要麼被狼吃掉,要麼變成狼,才能與狼共舞。沒有磨礪出堅硬的牙齒,鋒利的爪子,耐寒的皮毛,智慧的大腦,那就變成了食物鏈中的低級一環。馬克思發現了人類社會的規律,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簡單一句話,就是人們隻有吃飽肚子,才能去看一場電影。規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確實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如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先快後慢,這就告訴我們剛學過的知識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比如數學,對那些重要的容易遺忘的大題,整理到錯題集上,一天、三天、一周、一月各看一遍,就不會遺忘,其他學科以此類推。規律也有好壞之分,良好的習慣助我們成才,惡習影響我們事業和健康。跟我學習,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不是簡單的幾個字詞,而是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良好的學習品質和思想道德,讓我們去發現道總結道運用道吧。”鍾銘滔滔不絕,唬的學生一愣一愣的。
鍾銘檢查留下的謎一樣的廣告:“哪一位同學回答?”
全班鴉雀無聲。鍾銘的眼神凝重地檢閱著,意味深長地說道:“學習不在於老師的知識有多少、多深,不在於老師的課講得多精彩,而在於你是否會學,是否落實。像這則廣告,不懂沒關係,底線是可以問老師,一是學得了知識,二是顯得謙虛,最高境界是自主探究,查資料,個人揣摩,集體研究。這就是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鍾銘問:“暑假加班學的什麼?”
“複習文言文有關知識。”
“學過天幹地支嗎?”
“學過。”
“下麵檢查一下。”鍾銘平靜地說。
學生有些緊張。首先低下了頭,接著有翻書的。
鍾銘很隨意地從中間抽查四位不認識的女生,全部默寫,結果四個零蛋,鍾銘禮貌地笑了笑,很和藹地讓她們回去了。
第二天上課,鍾銘突然殺個回馬槍,又請這四位女生上黑板,結果又是四個零蛋。鍾銘意味深長地點點頭,目送著她們回去,她們羞紅了臉。
第三天上課,兵不厭詐,再殺回馬槍!鍾銘很是莊重地請這四位女生上黑板,各自寫下自己的名字,給她們顛倒順序,讓前者默寫天幹的默寫地支,結果四人愕然,又是傷痕累累地回去了……他們是:吳曉桐、唐戈、馬璐、楊子琪。
鍾銘板著臉,語重心長地說:“知識講不透點不到是師之過,不下狠心掌握是生之惰。”
“剩下時間掌握假期學過的知識。”鍾銘一節無語。
第八節班會課,第一次班會,開得很不成功,失敗的,讓人鬱悶!
鍾銘讀著《中學生日常行為規則》,同學們都低著頭演算著什麼,甲乙丙丁,一二三四,ABCD……關於上網、關於早戀、關於公物、關於衛生、關於紀律……每一篇都是有頭有尾,條條框框,處分的辦法和等級。讀了四篇之後,鍾銘也感覺口幹舌燥,瞅一眼同學,同學麻木了,毫無反應,你唱你的調,我跑我的道。
到頭來,鍾銘也記不清讀了幾份規章製度,自己也記不住多少條的要求。鈴響了,教室後麵騷動起來,鍾銘隻好草草收場,他還有三份製度沒讀呢!隻好總結說:小的方麵可以忽略不計,但四條高壓線不可逾越,高壓線者,觸之即亡!看著同學們早已躍躍欲試去吃飯,鍾銘咽回下文,他知道同學屁股一抬,一節課的口舌早忘到爪哇國去了,沒有觸及他們的靈魂,沒有參與,也就不會產生烙印和行動,這樣的班會該改一改了。
鍾銘想,他們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個性的,不可複製的,不是流水生產線上的產品,同一尺寸型號,在軌道上嘩嘩地生產出來,即使產品也有正品次品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