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 官員的裏裏外外(14)(1 / 1)

帝國自建立起,就試圖吸納各方麵的權力資源斬斷權力壟斷、封鎖世襲之途。特別是唐宋以來,官僚一途從理論上說,除極少數賤民群體外,幾乎向帝國所有階層開放,投機、投資於官僚仕途,乃是出人頭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而另一方麵,在一個所有權以等級倫序界定的秩序中,仕途恰是對既得利益的最有效的保護。一旦跨入官僚仕途,其倫序圈的輻射能力將被迅速提升到一個神聖的高度。帝國社會不言自明的倫序前提也強化了此種傾向,即上下絕對懸隔。說得直白點,即是倫序優勢者可以對劣勢者實施任意支配力,官僚仕途可以說就是擴大其支配的最有效的途徑。

得到商業經營好處或者以農業等各種方式致富的人無不力圖衝入仕途,以提高他們的等級倫序地位,擴大他們的倫序圈。走上仕途之路,可使他們擺脫暴發戶的地位,以超越庶眾的身份,成為財富理所當然的享有者,並能更好地保護他們的利益。這已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信仰,這種信仰根植於帝國的社會核心--等級倫序之中。

漢初陳平曾說:“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複起,以吾多陰禍也。”雖有所謂“富貴在天”之說在先,司馬遷還是對道德、富貴和命運提出質疑:“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可見命運和業報之說的影響之深遠,漢儒“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理論,更是在宇宙秩序的原則下,肯定了這種信念。

到了唐代,科舉大為盛行,誌怪小說風靡天下,備述才子佳人、奇幻命運之風盛行。如李泌所撰《枕中記》,感於仕途莫測,科舉之貴,特設一夢,似真似幻,曆述科舉利祿之意,世事興衰無常,不變的隻有官僚特權。由唐代誌人誌怪小說,多敘及科舉之事,及於世家興衰,可知科舉作為仕途自要受到社會各階層的重視。至宋時,科舉更與世家門第絕緣,而命運業報之說更興。命運業報之說深入到帝國等級倫序的背景中,成為不可缺少的信念。司馬光《涑水紀聞》卷三有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