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與貴是官員身份地位應有的內涵,而商人等階層的存在把等級倫序中的禮製秩序攪亂了。如何處置呢?帝國引用的原則是“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一旦帝國處於正常的秩序運作中,“工商”的空間就隻能是等級倫序的、禮製化了的。
帝國王朝時代工商的形態隻有內化於帝國等級倫序中,才有存在的空間。在這樣的時代,權力對財富的控製毋庸置疑,隻有權勢富豪才有生存空間,商賈的生存自然危如累卵。帝國晚期的紅頂商人胡雪岩,便是權力代理經營的頂尖角色,他傳奇式的故事早已眾所周知。從權力對財富的絕對掌控,到中間的“其富敵國,民自不祥”,進化為代理權力經營,實際上就是帝國之“商”正常的演化之道。
帝國的製度,是以富貴合一的禮治秩序為精神,對物質財富的占有被限定在等級倫序結構之中。在帝國時代,對大多數民眾最具吸引力,同時也是開放的致富途徑恐怕也隻有“升官發財”這華山一條道了(並且,當“官”可說是發財的必要條件),但這並不能澆滅人們追逐財富的夢想,隻是堵上了走其他致富途徑的可能性。而人們達成對“升官發財”的共識時,追逐財富的“捷徑”上難免出現擁堵,擁堵之下又難免出現鑽營。於是,工商業最根本的勝利法則或者叫淘汰法則產生了--對官僚政權投機和投資。由此,帝國時代工商業依附於政權的格局形成。這就是說,帝國時代的規則既已注定“升官發財”是合法途徑,那麼,當營利的衝動和受遏製局麵出現強烈碰撞時,其合力的方向必然偏轉,商業的關注重點自然就由生產流通領域轉向權力經營領域,從而出現獨特的權力掮客--“職業行賄經紀人”和“職業搜刮經紀人”這種雙重角色。這成為帝國王朝時代工商業的一大支流。
權力掮客從官僚身上投資獲得直接財富,同時又因為依附後者而獲得保護和成功;官僚或準官僚借助權力掮客,使自己躋身官僚集團或得以晉升,將其身份的“貴”變現為實實在在的財產的“富”。這多像一架奇妙的機器,如此循環往複,“官商”怎能不結為一利益聯合體?
當阿諛、拉幫結派、貪汙腐化內在化於等級倫序而不被遏製時,即是對這種行為的默許或鼓勵,受鼓勵的行為會被反複重複,從而成為社會上泛濫成災的行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