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遊走的江湖世界(2)(1 / 1)

用後世道學家的眼光看,這些時代,人欲橫流,惡人當道,官即為匪,帝即為盜,真是人心不古、道德日下。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向號稱以倫理道德治國的華夏古國,在秩序健全時尚能維持體麵,而一旦政治失控,整個社會就仿佛變了一個樣,與道德治國的目標完全背離,成為一個反道德的世界。這是用道學家的眼光無法解釋得清的,而隻有從曆史行為學和社會學等方麵去尋找說明。當然,這種獨特的社會格局,也遠非尚義任俠的武俠小說所推崇的那般美好,江湖當道的世界遵循的完全是自然生存競爭法則--弱肉強食。

江湖叢林

江湖中人似乎是帝國等級倫序規則下漏網的魚。

帝國原本的靜態秩序是以控製土地和人口為目標來組織設計社會的,被編織於等級倫序網中的每個人都依自己的身份行事,社會即趨於和諧--刑法和其他手段隻是用來對待極端因素而采用的輔助手段。

在這種靜態的人倫關係網中成長起來的成員,遵守共同的人倫原則;長期共處形成的固定的、熟悉的群體,使互相之間的行為受到人情、麵子、道德評價和親緣關係的約束;帝國官僚係統,以統一的道德原則組織起來維係帝國的統治,可以超越地域性。因此,維持帝國穩定的力量來源於社會群體親緣關係的穩定,以及靜態的、非流動的地域生活形態。而事實上,每個個體都以自己為中心,根據人倫關係遠近而采取不同的方式與他人打交道--對他說來,越處於人倫關係圈的核心,就越具有信任感和信任價值;越處於外圍,就越被疏遠;圈外的陌生人或者圈內的較遠者,被欺騙甚至被打擊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