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生而知之者(2 / 2)

第三點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允許各族子弟加入帝國軍隊和文官隊伍,對他們一視同仁,讓他們和帝國朝廷的利益一致,這些人自然會不遺餘力的維護帝國。也不須擔心他們參與進帝國軍隊和文官係統之後尾大不掉,畢竟他們的人數遠遠少於華族,有能力任官為將的更在少數,根本動搖不了華族對帝國的掌控。”

周義說完,低頭不再言語,讓皇甫樂聖自己去好好思考其中利弊。

良久之後,皇甫樂聖眼含複雜的望著周義說道:“通婚尚可,其他二策卻是難矣!武道掌握在各大門派之手,文道掌握在帝國各聖院之中,對帝國平民他們尚且敝帚自珍,何談教誨異族?難、難、難!”

周義此時卻是送了口氣,皇甫樂聖心中其實是支持自己的策略,隻是帝國內部的頑固勢力讓他知道此事難行罷了。於是他終於說出自己的真實目的。

“老師,武道暫且不說,畢竟武道秘籍是各大門派仗以立足的根本,我們手中也沒有合適的可以教導。但是,文教一事卻並不難,帝國聖院不過都是各執自家一言,教授弟子推廣自家學說。文道可並不隻是他們掌握的那些,他們不願意教,我來教!”

“你?你說你來教?”皇甫樂聖眼中充滿了不信,雖然他知道自己這個弟子胸中自有溝壑。但是何為文道,何為聖院?那是千百年來各派學說曆代先賢不斷的積累總結,才形成一派聖院,才構成一派文道,這種底蘊可不是你會讀文識字就能相比的。

“弟子不才,這些年自學,卻是也有些心得!”周義此時不再謙遜,反而一副當仁不讓的氣度。

他此時掌握的書道秘藏,相比帝國那些聖院是天壤之別,一方世界千萬年的積累,又豈是帝國聖院那些閉門造車、固步自封的所謂聖道弟子可比。他所欠缺的,不過是這些文道知識沒有書寫出來,沒有傳揚出去,所以沒有溝通聖道,暫時無法利用聖道之力罷了。但是當他的文道溝通聖道,這種文道將碾壓所有聖院,掌控聖道之力,一點問題都沒有。

“哦,是麼?為師倒想聽聽你的文道!為師一直不待見帝國聖院的那群書呆子,你可不要讓為師失望!”皇甫樂聖對周義此時表現出的自大有些不渝,所有這番話卻是有些不客氣了。

“我的文道博采眾家之長,又有推陳出新,包含萬千!”周義豪氣萬丈的說道。

“無須自誇,既然包含眾家之長,你就說說你文道中的兵學吧?”皇甫樂聖不客氣的打斷周義的豪言壯語。

“是,老師。那我為老師講述我總結出的兵法,請老師斧正。”周義也不反駁,而是侃侃而談道:

“兵法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一篇《孫子兵法》始計篇娓娓道出,語畢,晴空萬裏的天邊傳來陣陣雷鳴之聲,這是東大陸之上聖道在回應這篇兵家絕學的誕生。

皇甫樂聖被兵法的玄妙和天空中的雷聲震得茫然,然後則是滿麵凝重,凝視著周義說道:“這是你想出來的兵法?”

既然已經剽竊,自己又沒辦法解釋兵法來源,周義若無其事的說道:“是!”

“如你剛才所述,這兵法還有下文麼?”皇甫樂聖接著問道,現在他已毫無輕視之心。

“這是《始計篇》,以下還有《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等一十二篇。”

“實在是難以置信,隻聽你詳述《始計篇》,就能知道此兵法當為經典,是集兵法之大成巨著。你如此年紀,能作出如此鴻篇巨著,委實讓人側目,這恐怕就是生而知之啊!”皇甫樂聖震驚了,他聽過生而知之者,但是一直以為這是傳說,現在周義這個活生生的例子站在自己麵前,他才真正相信這個世界真的有生而知之者。

“老師,我平日喜歡思考這些,當不起老師謬讚!”周義聽到皇甫樂聖如此讚譽,也忍不住有些羞恥。

走過路過的朋友給個收藏、投點推薦票吧!您的支持對作者很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