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費用、利潤概述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費用隻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從而導致企業資產減少或者負債增加、且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
收入大於費用,反映為利潤;收入小於費用,反映為虧損。
9.1收入核算實務
1.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商品銷售主要是指企業銷售所生產的產品或購進的商品。企業出售的其他存貨,如包裝物、原材料等也視為商品銷售。企業以商品對外投資、對外捐贈、用於工程建設等行為不能作為商品銷售處理,應按其成本轉賬。
(1)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條件
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是指該項收入在滿足什麼條件時才能作為收入確認入賬,並在利潤表中反映。作為一種重要的收入形式,企業必須在同時滿足下列四項條件時,才能確認商品的銷售收入。
[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商品所有權上的風險,主要指商品所有者承擔該商品價值發生損失的可能性,比如,商品發生減值、毀損的可能性。商品所有權上的報酬,主要指商品所有者預期可獲得的商品價值中包括的未來經濟利益。如商品價值的增加以及商品在使用中形成的經濟利益等。
當一項商品發生的任何損失由買方承擔,帶來的經濟利益也歸買方所有,則意味著該商品所有權上的全部風險和報酬已轉移給買方。判斷一項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是否已轉移,需要關注每項交易的實質而不是形式。在應用這一條件時,主要考慮下麵兩個問題:
大多數情況下,當商品所有權憑證轉移或實物交付後,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也隨之轉移。
有時商品所有權憑證轉移或實物交付後,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並未隨之轉移。例如,企業銷售的商品在質量、品種、規格等方麵不符合合同規定的要求,又未根據正常的保證條款予以彌補,因而仍負有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商品發出時,不能確認收入實現。直到退貨可能不存在時,才能確認收入實現。
[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係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控製。
對售出商品實施繼續管理,既可能仍擁有商品的所有權,也可能與商品的所有權無關。如果商品售出後,企業仍保留與該商品的所有權相聯係的繼續管理權,則說明此項銷售商品的交易沒有完成,不能確認銷售收入。 比如,售後回購業務則不能確認收入。但與所有權無關的管理權不包括在內。如房地產企業將開發的房產售出後,保留了對該房產的物業管理權,此項管理權與房產所有權無關,房產銷售成立。
[3]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
經濟利益指商品交易中銷售商品的價款,也可以表述為直接或間接流入企業的現金或現金的等價物。一般地說,判斷銷售的經濟利益能否流回,主要根據企業過去和買方交往的經驗,或從其他方麵獲得的信息,或是政府的有關政策等。在實務中,如果銷售企業提供的商品符合合同或協議的規定要求,並已將發票的賬單交付買方,買方也承諾付款,即表明銷售的價款能夠收回。
[4]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收入能否可靠的計量是確認收入的基本條件。通常,在企業銷售商品時售價已有明確的規定,但有時出於某些不確定的因素,也會有售價變動的情況,那麼,在新售價確定之前不應確認收入。
根據配比原則,在確認收入時應同時確認成本。如果商品銷售成本不能確定,即使商品銷售收入額已經明確,亦不能將其確認為收入,而隻能作為一項暫收款,作為企業的負債處理。
(2)特殊情況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原則
企業在銷售活動中,出於某種需要,商品已經發出或者發貨票也已開出,但收入的確認條件沒有滿足。在這種情況下,收入的確認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或延後一段時間。企業銷售收入確認需明確規定的特殊情況主要有:
[1]代銷商品。委托方將商品交付給受托方時不確認收入。受托方將商品銷售後,向委托方開具代銷清單,委托方收到代銷清單時,確認收入。
[2]分期收款銷售。分期收款銷售是指商品已經交付,貨款分期收回的一種銷售方式。在這種銷售方式下,企業應按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確認收入。同時,按商品全部銷售成本與全部銷售收入的比率計算本期應結轉的銷售成本。
[3]商品需要安裝和檢驗的銷售。待安裝檢驗完畢後確認收入實現。
[4]附有銷售退回條件的商品銷售。企業如果能夠對退貨的可能性做出合理估計的,應在發出商品時,將估計不會發生退貨的部分確認收入,估計可能發生退貨的部分不確認收入;如果企業不能合理地確定退貨的可能性,則在售出商品的退貨期滿時確認收入。
(3)商品銷售收入的計量
計量是指為了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上確認和列報各會計要素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商品銷售收入計量的基本原則是:
[1]商品銷售收入的金額應根據企業與購貨方簽訂的合同或協議金額確定。
[2]無合同或協議的,應按購銷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確定。
[3]企業在確定商品銷售收入金額時,不考慮各種預計的現金折扣和銷售折讓,現金折扣在發生時計入當期的財務費用,折讓在實際發生時衝減當期銷售收入。
2.商品銷售收入的核算
(1)商品銷售核算需設置的主要賬戶
為了反映企業銷售商品獲得的銷售收入、銷售成本以及銷售費用的發生等情況,企業應設置如下會計賬戶:
[1]“主營業務收入”賬戶。
該賬戶屬於損益類賬戶,用來核算企業主要經營業務所取得的收入及其結轉情況。貸方登記本期銷售商品確認的收入增加數,借方登記發生銷售退回、折讓等情況衝減本期的收入數,貸方餘額期末從借方結轉至“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期末無餘額。 本賬戶應按銷售商品的類別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2]“主營業務成本”賬戶。
該賬戶屬於損益類賬戶,用來核算企業主要經營業務所發生的實際成本。借方登記本月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在確認收入的同時所確認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本月發生的銷售退回、銷售折讓衝減的成本,借方餘額期末從貸方結轉到“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期末無餘額。 本賬戶應按銷售商品類別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3]“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賬戶。
該賬戶屬於損益類賬戶,用來核算企業日常活動應負擔的各項價內稅金及附加,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和教育費附加等。借方登記企業按照規定計算出的應由主營業務負擔的稅金及附加,貸方登記期末轉到“本年利潤”賬戶的餘額數;結轉後本賬戶期末無餘額。 本賬戶應按稅種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4]“其他業務收入”賬戶。
該賬戶屬於損益類賬戶,用來核算企業除主營業務收入以外的其他銷售或其他業務的收入,如材料銷售、代購代銷、包裝物出租等收入。貸方登記本月確認取得的其他業務收入;借方登記期末結轉至“本年利潤”的數額;結轉後本賬戶期末無餘額。
[5]“其他業務支出”賬戶。
該賬戶屬於損益類賬戶,用來核算企業其他銷售發生的費用支出,包括銷售材料、提供勞務等而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以及相關的稅金及附加等。借方登記確認發生的其他業務支出;貸方登記期末結轉至“本年利潤”的數額;結轉後本賬戶期末無餘額。
(2)銷售商品收入的賬務處理
[1]正常情況的商品銷售。
【例9-1】甲公司為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2005年5月6日銷售商品產品50件,每件售價300元(不含增值稅),單位成本200元。甲公司已經按合同發貨,並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貨款尚未收到。該產品適用增值稅率17%,消費稅率10%。甲公司對此項業務所做的會計分錄為:
確認收入實現時: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000
確認銷售成本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計算消費稅時:
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
【例9-2】甲公司2005年5月12日將多餘的一批材料出售。該批材料的成本為3000元,售價為4000元,增值稅率為17%,貨款已收到。甲公司對此項業務編製的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680
借:其他業務支出。
貸:原材料。
[2]附有現金折扣條件的商品銷售。
【例9-3】甲公司2005年6月11日銷售商品一批,共500件,增值稅發票注明的售價50000元,增值稅額8500元。該批產品的成本為40000元。規定的現金折扣條件為:2/10,1/20,N/30,公司采用總價法核算現金折扣,6月15日收回貨款。甲公司為此項業務所做的會計分錄為:
6月11日銷售實現時,按總價確認收入: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85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6月15日收回貨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財務費用。
貸:應收賬款。
[3]銷售後發生折讓情況。
【例9-4】甲公司2005年7月18日銷售一批商品,增值稅發票注明的售價為40000元,增值稅為6800元,該批產品的成本為35000元。貨到後買方發現商品質量與合同要求不一致,要求給予價款5%的折讓,甲公司同意折讓。為此甲公司所做的會計分錄為:
7月18日銷售實現時: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68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發生銷售折讓時:
借: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40
貸:應收賬款。
實際收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4]委托代銷。
【例9-5】甲公司在2005年8月11日委托某企業代銷商品一批,該批產品的成本為15000元,售價為20000元,增值稅率為17%。2005年9月20日,甲公司收到該企業開來的代銷清單,表明全部商品已銷售完畢。甲公司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給該企業。對此項業務甲公司編製的會計分錄為:
將商品交付給受托方時:
借:委托代銷商品。
貸:庫存商品。
收到代銷清單時: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4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委托代銷商品。
收到受托方彙來的貨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5]分期收款銷售。
【例9-6】甲公司在2005年10月以分期收款的方式向某企業銷售產品40件,價款共計400000元。合同約定分四次等額收款。該產品成本合計為300000元。甲公司為此項業務所編製的會計分錄為:
發出商品時:
借:分期收款發出商品。
貸:庫存商品。
收到第一期貨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00
結轉銷售成本時:
貸:分期收款發出商品。
3.勞務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勞務收入是指企業因提供各項服務活動所形成的經濟利益流入。企業類型的不同決定了勞務收入在企業中的地位:以提供勞務為主的企業所獲得的收入應作為主營業務收入;以提供商品銷售業務為主的企業所獲得的勞務收入應作為其他業務收入。 比如會計師事務所提供會計谘詢、資產評估的勞務收入應作為主營業務收入,工業企業所提供的運輸勞務收入應作為其他業務收入。
企業提供勞務所獲得的收入,應分別下列情況確認與計量:
第一,在同一會計年度內開始並完成的勞務,應在勞務完成時確認收入,確認的金額為合同或協議總金額,確認方法可參照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原則。
第二,如果勞務的開始和完成分屬不同的會計年度,且在資產負債表日能對該項交易的結果做出可靠估計的,應按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勞務的完成程度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方法。
提供勞務的交易結果能否可靠估計,依據以下條件進行判斷。如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則認為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地估計:
[1]合同總收入和合同總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合同總收入一般根據雙方簽訂的合同或協議注明的交易總額確定;合同總成本包括至資產負債表日止已經發生的成本和完成勞務將要發生的成本。
[2]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這項條件企業可從接受勞務單位以往的信譽情況中作出判斷。
[3]勞務的完成程度能夠可靠地確定。勞務完工程度的確定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方法是用已經發生的成本占估計總成本的比例來確定。
在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時,收入和相關的費用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本年確認的收入=勞務總收入×本年末止勞務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確認的收入
本年確認的費用=勞務總成本×本年末止勞務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確認的費用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如不能可靠地估計所提供勞務的交易結果,則不能按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這時企業應正確預計已經收回或將要收回的款項能彌補多少已經發生的成本,並按以下原則辦理:
[1]如果已經發生的勞務成本預計能夠得到補償,應按已經發生的勞務成本金額確認收入;同時,按相同的金額結轉成本,不確認利潤。
[2]如果已經發生的勞務成本預計不能全部得到補償,應按能夠得到補償的勞務金額確認收入,並按已經發生的勞務成本結轉成本。確認的收入金額小於已經發生的勞務成本的差額,確認為損失。
[3]如果預計已經發生的勞務成本全部不能得到補償,則不確認收入,但應將已經發生的成本確認為當期費用。
4.勞務收入的核算
企業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將取得的勞務收入確認為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並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例9-7】甲企業於2005年10月1日接受一項產品安裝任務,安裝期4個月,合同總收入500000元,至年底已預收款項420000元,實際發生成本300000元,估計還會發生75000元的成本。甲企業的主營活動即為從事安裝業務。該企業為此項業務所做的會計處理是:
2005年年末按實際發生的成本占估計總成本的比例確定勞務的完成程度:
2005年年末確認的收入=500000×80%-0=400000(元)
2005年年末確認的成本=375000×80%-0=300000(元)
安裝中發生成本耗費時:
借:生產成本。
貸:銀行存款等。
預收安裝款項時:
借:銀行存款。
貸:預收賬款。
年末確認收入時:
借:預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結轉成本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生產成本。
5.資產使用費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資產使用費收入是指他人使用本企業的資產而取得的收入,包括他人使用本企業現金而取得的利息收入和他人使用本企業的無形資產(如商標權、專利權、專營權、軟件、版權)等而形成的使用費收入。
利息收入和使用費收入的確認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二是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具體確認方法是:
第一,利息收入應在每個會計期末,按貸款本金、存續期間和適當的利率計算並確認利息收入。
第二,使用費收入應按有關合同協議的收費時間和方法確認。不同的使用費收入,其收費時間和收費方法各不相同。有時一次收回一筆固定的金額,例如一次收取10年的場地使用費;有在協議規定的有效期內分期等額收回的,例如合同規定在使用期內每期收取一筆固定的金額;有分期不等額收回的,例如合同規定按資產使用方每期銷售額的百分比收取使用費等。如果合同、協議規定使用費一次支付,且不提供後期服務的,應視同該項資產的銷售一次確認收入;如提供後續服務的,應在合同、協議規定的有效期內分期確認收入。如合同規定分期支付使用費的,應按合同規定的收款時間和金額或合同規定的收費方法計算的金額分期確認收入。
6.資產使用費收入的核算
對於取得的資產使用費收入,企業應根據該收入在企業所處的地位,分別確認為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該項收入應確認為其他業務收入。
【例9-8】甲公司向某企業轉讓專利技術的使用權,收取轉讓費200000元,不提供後續服務。按稅法規定,轉讓無形資產應繳納營業稅,稅率為5%。甲公司為此項業務所做的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借:其他業務支出。
貸: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
9.2期間費用核算實務
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營業費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期間費用主要通過“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營業費用”科目進行歸集與結轉。
1.管理費用
(1)會計科目設置
為了正確核算管理費用,企業應設置“管理費用”科目。“管理費用”核算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管理費用。科目借方反映企業實際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貸方反映期末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的管理費用。期末結轉後該科目應無餘額。
“管理費用”科目應按費用項目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2)賬務處理
企業發生的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科目;行政管理部門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行政管理部門支付的辦公費、修理費、水電費等,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企業交納待業保險費、勞動保險費時,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規定計算出應交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規定計算出應交給工會部門的工會經費,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其他應付款”科目;按規定計算出應交的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交稅金”科目;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按規定攤銷時,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科目;企業按規定提取的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科目。
(3)賬務處理舉例
【例9-9】甲公司2005年7月份發生的部分管理費用如下:行政管理部門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1000000元,行政管理部門支付的辦公費、修理費、水電費等合計100000元,企業交納待業保險費、勞動保險費合計80000元,款項均通過銀行支付,期末,將“管理費用”科目的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其賬務處理如下:
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折舊。
支付辦公費、修理費、水電費等:
借:管理費用。
貸:銀行存款。
交納待業保險費、勞動保險費:
借:管理費用。
貸:銀行存款。
結轉本年利潤:
結轉入本年利潤的管理費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支付的辦公費、修理費、水電費等+交納的待業保險費、勞動保險費
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
2.財務費用核算實務
(1)會計科目設置
為了正確核算財務費用,企業應設置“財務費用”科目。“財務費用”核算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而發生的費用。為購建固定資產的專門借款所發生的借款費用,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按規定應予資本化的部分,不包括在“財務費用”科目的核算範圍內。科目借方反映企業實際發生的各項財務費用,貸方反映期末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的財務費用。期末結轉後該科目應無餘額。
“財務費用”科目應按費用項目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2)賬務處理
企業當期發生財務費用時,借記“財務費用”科目,貸記“預提費用”、“銀行存款”、“長期借款”等科目;發生的應衝減財務費用的利息收入、彙兌收益,借記“銀行存款”、“長期借款”等科目,貸記“財務費用”科目。
(3)賬務處理舉例
【例9-10】甲公司2005年7月份發生的財務費用有預提短期借款利息10000元,收到銀行轉來的利息收入通知單,收到本月存款利息8000元,通過轉賬支付銀行的手續費500元,期末,將“財務費用”科目的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其賬務處理如下:
預提短期借款利息:
借:財務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