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提取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項目
該項目反映外商投資企業按規定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 本項目應根據“利潤分配——提取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明細賬借方發生淨額分析填列。
(6)“提取儲備基金”項目和“提取企業發展基金”項目
這兩個項目分別反映外商投資企業按照規定提取的儲備基金和企業發展基金。 本項目應根據“利潤分配——提取儲備基金”和“利潤分配——提取企業發展基金”明細賬借方發生淨額分析填列。
*****“利潤歸還投資”項目
該項目反映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按規定在合作期間以利潤歸還投資者的投資。 本項目應根據“利潤分配——利潤歸還投資”明細賬借方發生淨額分析填列。
*****“應付優先股股利”項目
該項目反映企業應分配給優先股股東的現金的股利。 本項目應根據“利潤分配——應付優先股股利”明細賬借方發生淨額分析填列。
(9)“提取任意餘公積”項目
該項目反映企業提取的任意盈餘公積金。 本項目應根據“利潤分配——提取任意盈餘公積”明細賬借方發生淨額分析填列。
(10)“應付普通股股利”項目
該項目反映企業應分配給普通股股東的現金股利。企業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也在本項目反映。 本項目應根據“利潤分配——應付普通股股利”明細賬借方發生淨額分析填列。
(11)“轉作資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項目
該項目反映企業分配給普通股股東的股票股利。企業以利潤轉增的資本也在本項目反映。 本項目應根據“利潤分配——轉作資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明細賬借方發生淨額分析填列。
(12)“未分配利潤”項目
該項目反映企業年末尚未分配的利潤。如為未彌補的虧損,以“-”號填列。 本項目應根據“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明細賬借方餘額填列。 本項目也是本表項目計算的結果。
(13)可增設的項目:“減:減少注冊資本減少的未分配利潤”項目、“補充流動資本”項目
企業如因以收購本企業股票方式減少注冊資本而相應減少的未分配利潤,可在本表“年初未分配利潤”項目下增設“減:減少注冊資本減少的未分配利潤”項目反映。國有工業企業按規定補充的流動資本,可在本表“利潤歸還投資”項目下增設“補充流動資本”項目反映。企業按規定以利潤歸還借款、單項留用的利潤等,可在“補充流動資本”項目下單列項目反映。 本項目應根據“利潤分配——減少注冊資本減少的未分配利潤”、“利潤分配——補充流動資本”明細賬借方發生淨額分析填列。
3.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編製舉例
(1)利潤表
10.3現金流量表的編製
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有關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會計報表。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內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的變動情況及對企業現金流量的影響,以便於報表使用者了解和評價企業獲取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並據以預測企業未來現金流量,掌握企業的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
現金流量表所指的現金,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所指的現金等價物,包括企業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
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1)“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實際收到的現金(含增值稅額),包括本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實際收到的現金(含增值稅額),以及前期銷售和前期提供勞務本期收到的現金和本期預收賬款,減去本期退回本期銷售的商品和前期銷售本期退回商品支付的現金。企業銷售材料等業務收到的現金,也在本項目反映。
本項目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本期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應收賬款期初餘額-期末餘額)
+(應收票據期初餘額-期末餘額)
+(預收賬款期末餘額-期初餘額)
+本期收回前期核銷的壞賬損失
本期實際核銷的壞賬損失
本期銷售退回支付的現金
(2)“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除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以外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流入,如罰款收入、流動資產損失中由個人賠償的現金收入等。
本項目可根據“現金”、“銀行存款”、“營業外收入”等賬戶分析填列。
以上兩項目相加就是現金流入小計。
(3)“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購買材料、商品、接受勞務實際支付的現金,包括本期購入材料、商品、接受勞務等支付的現金(含增值稅額),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購入商品、接受勞務的未付款項和本期預付款項。 本期發生的購貨退出收到的現金應從本項目內減去。
本項目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購買商品,按貨勞務支付的現金=本期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支出
+(存貨期末餘額-期初餘額)
+(應付賬款期初餘額-期末餘額)
+(應付票據期初餘額-期末餘額)
+(預付賬款期末餘額-期初餘額)
購貨退出收到的現金。
(4)“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實際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包括本期實際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獎金、各種津貼等,以及為職工支付的其他費用。支付的在建工程人員工資,在“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項目反映。
企業為職工支付的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險基金、補充養老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住房困難補助以及支付給職工或為職工支付的其他福利費用等,應按職工的工作性質和服務對象,分別在本項目和在“購進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項目反映。
本項目可根據“應付工資”、“現金”、“銀行存款”等賬戶分析填列。
(5)“支付的各項稅費”項目
反映企業按規定支付的各種稅費,包括本期發生並支付的稅費,以及本期支付以前各期發生的稅費和預交的稅金,如支付的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印花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車船使用稅、預繳的營業稅等。不包括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稅費、實際支付的耕地占用稅等,也不包括因多計等原因於本期退回的各項稅費。
本項目可根據“應交稅金”、“現金”、“銀行存款”等賬戶分析填列。
(6)“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除上述各項目外,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流出,如罰款支出、支付的差旅費、業務招待費現金支出、支付的保險費等,如其他現金流出價值較大的,應單列項目反映。
本項目可根據“營業外支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現金”、“銀行存款”等賬戶分析填列。
將以上支付項目相加就是現金流出小計。
現金流入小計減現金流出小計就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2.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1)“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出售、轉讓或到期收回除現金等價物以外的短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而收到的現金,以及收回長期債權投資本金而收到的現金。不包括長期債權投資收回的利息以及收回的非現金資產。
本項目根據“短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現金”、“銀行存款”等賬戶分析填列。
(2)“取得投資收益所收到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因股權性投資和債權性投資而取得的現金股利、利息,不包括股票股利。
本項目可根據“投資收益”、“現金”、“銀行存款”等賬戶分析填列。
(3)“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收回的現金淨額”項目
反映企業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取得的現金,減去為處置這些資產而支付的有關費用後的淨額。
本項目可根據“固定資產清理”、“現金”、“銀行存款”等賬戶分析填列。
(4)“收到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除了上述各項以外、收到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流入。其他現金流入如價值較大的,應單列項目反映。
本項目可根據有關賬戶分析填列。
以上4項相加就是現金流入小計。
(5)“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購買、建造固定資產、取得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不包括為購建固定資產而發生的借款利息資本化部分,以及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支付的租賃費。借款利息和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支付的租賃費,在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中反映。
本項目可根據“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現金”、“銀行存款”等賬戶分析填列。
(6)“投資所支付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進行權益性投資和債權性投資支付的現金,包括企業取得的除現金等價物以外的短期股票投資、短期債券投資、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權投資支付的現金以及支付的傭金、手續費等附加費用。
本項目可根據“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券投資”、“短期投資”、“現金”、“銀行存款”等賬戶分析填列。
*****“支付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除上述各項以外,支付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流出。其他現金流出如價值較大的,應單列項目反映。
本項目可根據有關賬戶分析填列。
將以上支付項目相加就是現金流出小計。
現金流入小計減現金流出小計就是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3.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1)“吸收投資所收到的投資者投入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收到的投資者投入的現金。
本項目可根據“實收資產”、“現金”、“銀行存款”等賬戶分析填列。
(2)“借款所收到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舉借各種短期、長期借款所收到的現金。
本項目可根據“短期借款”、“長期借款”、“現金”、“銀行存款”等賬戶分析填列。
(3)“收到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除上述各項目外,收到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流入,如接受現金捐贈等。
本項目可根據有關賬戶分析填列。
將以上收入項目相加就是現金流入小計。
(4)“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以現金償還債務的本金,包括償還金融企業的借款本金等。企業償還的借款利息,在“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項目反映,不包括在本項目內。
本項目可根據“短期借款”、“長期借款”、“現金”、“銀行存款”等賬戶分析填列。
(5)“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實際支付的現金股利,支付給其他投資單位的利潤以及支付的借款利息等。
本項目可根據“應付利潤”、“財務費用”、“長期借款”、“現金”、“銀行存款”等賬戶分析填列。
(6)“支付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
反映企業除上述各項外,支付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流出,如捐贈現金支出,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支付的租賃費等。
本項目可根據有關賬戶分析填列。
將以上支付項目相加就是現金流出小計。
4.“彙率變動對現金的影響”項目
反映企業外幣現金流量折算為人民幣時,所采用的現金流量發生日的彙率或平均彙率折算的人民幣金額與“現金與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中外幣現金淨增加額按期末彙率折算的人民幣金額之間的差額。
本項目可逐筆計算外彙業務發生的彙率變動對現金的影響。
10.4會計報表的分析
1.會計報表分析的內容及方法
(1)會計報表分析的主要內容
[1]分析企業資產、負債的分布和構成的變動情況,以及企業負債經營的情況,評價企業的償債能力。
[2]分析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和盈利水平的變動趨勢,評價和預測企業的盈利能力。
[3]分析企業現金流動增減變動的原因,評價企業的現金流動狀況及付現能力。
[4]分析企業資金保全和增值情況,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
報表的使用者利用會計報表還可以進行一些專題分析。例如,金融機構利用會計報表
分析開
戶單位信貸資金的管理情況和資金盈利水平;財政、稅務部門利用會計報表分析報送單位財經法規、稅收政策的執行情況,等等。
會計報表分析是以會計報表為主要依據,同時還需要利用一些財務計劃、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等資料進行綜合性分析。尤其是單位內部進行會計報表分析時,更應利用單位內部的各種計劃資料和會計核算資料進行深入、具體的分析。
(2)會計報表分析的方法
會計報表分析的方法很多,如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下麵對這四種方法作簡單介紹。
[1]比較分析法。
比較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沒有比較就沒有分析,比較法在財務分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且其他方法是在比較法的基礎上產生的。 比較法有以下三種形式:
實際指標同計劃指標比較。可以解釋計劃與實際之間的差異,了解該項指標的計劃或定額的完成情況。
本期指標同上期指標比較。可以確定前後不同時期有關指標的變動情況,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發展趨勢和管理工作的改進情況。
本單位指標同國內外先進單位指標比較。可以找出與先進單位之間的差距,推動本單位改善經營管理,趕超先進水平。
應用比較法對同一性質指標進行數量比較時,要注意所用指標的可比性,做到指標計算口徑一致。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把某些彼此存在關聯的項目加以對比,通過計算經濟指標的比率來確定經濟活動變動程度的分析方法。 比率是一個相對數,因此可以把某些不可比的指標變為可比的指標來進行分析。 比率指標主要有三類:
相關比率。
相關比率是用以計算部分與總體關係、投入與產出關係之間具有相關關係的指標的比率,反映有關經濟活動之間的聯係。例如流動比率即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比率,負債比率即負債與資產之間的比率等。利用相關比率指標,可以考察有聯係的相關業務安排是否合理,以保障生產經營活動能夠順利地進行。
效率比率。
效率比率是用以計算某項經濟活動中費用與所得的比例,反映投入與產出的關係。例如成本費用與銷售收入之間的比率,成本費用與利潤之間的比率等。利用效率比率指標,可以進行得失比較,考察經營成果,評價經濟效益的水平。
結構比率。
結構比率是用以計算某項經濟指標的各個組成部分占總體的比重,反映部分與總體的關係。
例如計算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應收賬款中壞賬的比重等。
計算公式為:
結構比率=部分數額÷總體數額
利用結構比率指標可以考察
總體中某個部分的形成和安排是否合理,以便采取措施改正不合理的部分。
應該注意的是:首先,在使用比率指標進行分析時,比率中對比指標應有相關性,也就是說要使對比有一定的意義,對比指標有內在聯係,才能評價有關經濟活動之間是否安排合理。其次,比率指標中對比指標的計算口徑,即兩個指標的計算時間、方法、標準等應該一致。
最後,計算出的比率指標要有對比的標準。在計算出某企業的具體指標後,還需要選取一定的標準使之與其進行對比,以便對企業的財務活動進行評價。通常對比的標準有:企業預定的目標、企業曆史上達到的標準、同行業內平均水平或先進水平標準、社會公認的標準等。
[3]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是將兩期或多期連續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對比,求出它們增減變動的方向、數額和幅度的一種方法。它可以揭示企業財務狀況和生產經營情況的變化,分析變化的原因、性質,進而預測企業前景。趨勢分析法的具體運用主要有以下三種:
重要財務指標的比較。將不同時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比較,直接觀察其絕對額或比率的增減變動情況及變動幅度,考察有關業務的發展趨勢。通過不同財務指標的比較可以計算出動態比率指標,由於選取的基期不同,又有定基指標和環比指標。
定基比率=分析期數額÷固定基期數額
環比比率=分析期數額÷前期數額
會計報表金額的比較。
將連續數期的會計報表數字並列起來,比較其相同指標的增減變動金額和幅度來說明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發展變化情況。
會計報表構成的比較。
是將會計報表中的某個總體指標作為100%,計算各組成指標占總體指標的百分比,比較各項目百分比的增減變動,從而判斷其變化趨勢。此方法可以用於同一企業不同時期財務狀況的比較,還可以用於各企業與同行業平均數之間的比較。
值得注意的是,與比率分析法一樣,要求進行對比的各時期指標的計算口徑必須一致,而且還要將偶然因素產生的影響剔除。
[4]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用來確定幾個相互聯係的因素對分析對象即指標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它假定影響的諸多因素中一種因素發生變化,其他因素固定不變,來分析單一因素對變化的影響。這種方法應用的形式很多,差額計算法是常用的一種。它利用各個因素實際數與標準數的差額,來計算各因素脫離標準對分析對象的影響。
2.財務比率分析
(1)營運能力分析
營運能力是指通過有關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周轉速度的指標所反映出來的企業資金利用效率,它表明企業管理人員運用資金的能力。營運能力分析有助於有關人員對企業營運風險及經營業績的判斷,用來衡量企業在資產管理方麵的效率。企業生產經營資金運轉的速度越快,表明企業資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經營能力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