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能力分析的指標有: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資產周轉率等。
[1]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是衡量和評價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狀況的綜合性指標。銷售成本被平均存貨所除而得到的比率,稱為存貨周轉率。用時間表示的存貨周轉率就是存貨周轉天數。其計算公式為: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
=360÷(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平均存貨×360)÷銷售成本
存貨周轉率越快,存貨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或應收賬款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貨周轉率可以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周轉越慢則變現能力越差。
[2]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是反映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的指標。它是一定時期內賒銷收入淨額與應收賬款平均餘額的比率,有應收賬款周轉次數和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兩種。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賒銷收入淨額÷應收賬款平均餘額
賒銷收入淨額=銷售收入-現銷收入
應收賬款平均餘額=(期初應收賬款餘額+期末應收賬款餘額)÷2
在一定時期內應收賬款周轉的次數越多,表明應收賬款回收速度越快,企業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這不僅有利於企業及時收回貨款,減少或避免發生壞賬損失的可能性,而且有利於提高企業資產的流動性,提高企業短期債務的償還能力。周轉天數越少,說明應收賬款變現的速度越快,企業資金被外單位占用的時間越短,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次數
=(應收賬款平均餘額×360)÷賒銷收入淨額
這兩個指標是反映企業運用資產效果的主要指標,此外,還有以下兩個常見的資產管理比率。
[3]流動資產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是反映流動資產周轉速度的指標,是銷售收入與全部流動資產的平均餘額的比值。計算公式如下:
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流動資產
平均流動資產=期初流動資產+期末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周轉率反映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速度快,節約流動資產,相當於擴大了資金投入……增強了企業資金的流動能力。
[4]資產周轉率。
資產周轉率是銷售收入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值。其計算公式是:
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
這個指標反映資產總額的周轉速度。速度越快,反映銷售能力越強,反之越弱。
(2)償債能力分析
有關人員通過對償債能力的分析,可以考察企業持續經營的能力和抵禦財務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對企業未來收益的預測。
[1]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短期償債能力就是企業以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它反映企業償付日常到期債務的實力。企業能否及時償付到期的流動負債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好壞的重要標誌。
短期償債能力也是企業的債權人、投資者、材料供應單位等所關心的重要問題。對債權人來說,企業要具有很強的償債能力才能保證其債權的安全,按期取得利息,到期收回本金。
對投資者來說,如果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發生問題,就勢必要求有關人員主動去籌集資金,這樣就會減少經營管理的時間,而且還會增加籌資成本,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對供應單位來說,則可能影響應收賬款的收齲
反映短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主要有:
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反映企業可在短期內轉變為現金的流動資產償還到期流動負債的能力。計算公式如下: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此比率越高,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一般認為2:1的比例較適宜。它表明企業財務狀況穩定可靠,除了滿足日常生產經營的流動資金需要外,還有足夠的財力償付到期的短期債務。但是,流動比率也不能過高,過高則表明企業流動資產占用較多,會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企業的獲利能力。而且,不同的行業對流動比率的要求也有差異。通過分析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營業周期、應收賬款、存貨周轉等影響因素找出此比率高或低的原因。
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是企業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速動資產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這一比率反映了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用於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存貨是流動資產中變現較慢的部分,它要經過產品的售出和賬款的收回才能變為現金……而且存貨中還可能包括不適銷對路而難以變現的產品,因此在計算速動比率時扣除了存貨……其計算公式為: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有些企業的流動比率雖然較高,但是流動資產中易於變現的資產很少,則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仍然很差,而速動比率能夠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一般認為1:1較為合適。
如果速動比率過低,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不夠;如果速動比率過高,則說明企業擁有過多的速動資產,而可能失去一些有利的投資和獲利機會。不同行業對速動比率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
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是企業現金類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
現金比率=現金餘額÷流動負債總額
其中,現金餘額就是指會計期末企業擁有的現金數額,它可以通過現金流量表中“現金及其等價物的期末餘額”項目查到,流動負債總額即資產負債表中“流動負債合計”。現金比率雖然反映企業的直接支付能力,但在一般情況下,企業不可能也無必要保留過多的現金類資產。如果這一比率過高,就意味著企業所籌集的流動資產未能得到合理的運用。
[2]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長期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反映這一能力的指標有:負債比率、負債與股權比率、已獲利息倍數等。
負債比率。
負債比率又叫做資產負債率,是企業負債總額對資產總額的比率。它表明企業資產總額中,債權人提供資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業資產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 比率越小,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其計算公式為:
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這一比例也表示企業對債權人資金的利用程度。如果此項比率較大,從企業所有者來說,利用較少量的自有資本投資,形成較多的生產經營用資產,不僅擴大了生產經營規模,而且在經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財務杠杆的原理,得到較多的投資利潤。
負債與股權比率。
負債與股權比率又稱為產權比率,是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比率。它反映企業投資者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擔的風險越低。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就願意借款給企業。
已獲利息倍數。
已獲利息倍數又叫利息保障倍數,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收益與利息費用的比例,用以衡量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已獲利息倍數反映經營收益為所需付的債務利息的多少倍。 倍數足夠大,說明企業有足夠的能力償付利息。
(3)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利潤是企業內外各方都關心的中心問題。利潤是投資者取得投資收益、債權人收取本息的資金來源,是經營者經營業績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現,是職工集體福利設施不斷完善的重要保障,同時,獲利能力也是有關人員對企業進行收益預測的中心。因此,企業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
在分析盈利能力時,應排除非正常因素影響,比如證券買賣等非正常項目、會計準則和會計製度帶來的累積影響等。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有:銷售淨利率、資產淨利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淨值報酬率等。
[1]銷售淨利率。
銷售淨利率是指淨利與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淨利率=(淨利潤÷銷售收入)×100%
這個指標反映每單位銷售收入帶來的淨利潤的大小,表示銷售收入的收益水平。從指標關係看,淨利潤與銷售淨利率成正比關係,而銷售收入額與銷售淨利率成反比關係。因此,企業在增加銷售收入的同時,必須相應地獲得更多的淨利潤,才能使銷售淨利率保持不變或有所提高,通過分析銷售淨利率的升降變動,可以促使企業在擴大銷售的同時,注意改進經營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2]資產淨利率。
資產淨利率是指企業淨利與平均資產總額的百分比。資產淨利率計算公式為:
資產淨利率=(淨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
平均資產率=(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這個指標越高,表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說明企業在增加收入和節約資產使用等方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企業的資產是由各方投入形成的,淨利的大小與企業資產的多少、資產結構經營管理水平密切相關。可以將該指標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增減的原因,以作處理。影響指標的因素很多,價格、成本、產量等都是重要的因素。
[3]成本費用利潤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之間的百分比,它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耗費與獲得的收益之間的關係。其計算公式為: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這個指標越高,表明企業耗費所取得的收益越高。它也是一個能直接反映增收節支、增產節約效益的指標。因此,企業生產銷售的增加和費用開支的節約,都能使這一比率提高。
[4]淨值報酬率。
淨值報酬率是淨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百分比,也稱為股東權益報酬率。其計算公式為:
淨值報酬率=(淨利潤÷平均股東權益)×100%
淨值報酬率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
(4)財務比率的使用
由於會計報表本身有局限性,因此據此計算出來的財務比率也有某些局限性,在使用時要加以注意,特別是應用行業平均數時應注意一些特定的事項。
就分析者而言,會計報表使用者必須十分小心,不能絕對信任所計算出的比率或所進行的比較。
應特別提請注意的是,比率是由一個分子和一個分母組成的分數,有多少對數字就有多少種財務分析,沒有一組也沒有一個具體的分析是使用同樣的數字計算的,甚至連行業比率公式也是隨時隨地都在變化,如果對行業比率的計算方法缺乏充分的認識,按照某些推薦的方法分析某個公司,繼而與可能使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的行業比率進行比較,就會產生一些問題……
[1]不同會計方法的運用會產生的問題。
由於相同的公司可以使用不同的計價或收入確認方法……人們必須仔細閱讀報表及其附注,以確定報表之間的可比程度。如果一家公司采用先進先出法對存貨計價,而另一家公司采用後進先出法,其存貨及銷售成本數字的意義就不相同。
從絕對意義上說,用這些數字計算出的比率進行比較就變得毫無意義。然而這對每一公司的趨勢分析還是有意義的,比如行業平均數據使得用不同會計原則的公司能在同類指標中作出比較而得出一個平均數據,以了解本公司這方麵的發展趨勢。
[2]會計年度終結的日期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假如有兩個公司,一個以12月31日為
年終日,一個以11月30日為年終日,就應考慮兩家公司存貨的差異。
[3]采用不同會計政策的公司可能會包括在同一個行業平均數中,資本密集型公司與勞動密集型公司包括在一個組內,大量舉債的公司可以同寧願避免借債風險的公司包括在同一平均數中。
[4]有些行業平均數來自於不具備行業代表性的少量樣本。
一張極端的報表,如包括了大額虧損的報表,也會使行業數據發生偏離。行業比率也不是絕對的標準。在對一個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係統評價時,應把它們視為一般性指標,與其他方法結合使用,如果所有比較方法都結合使用是最好的。
巧用Excel編製現金流量表
用財務軟件編製現金流量表時,因會計事項比較複雜,財務軟件不能完全識別其分類,所以難度較大,而如果在手工識別分類的基礎上再編製現金流量表則比較簡單。 本文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例介紹一種應用EXCEL編製現金流量表的方法。
1.現金流量內容分類設置
對於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部分,我們可以按其項目內容設置分類代碼: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項目內容代碼中文(漢語拚音縮寫)
1.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XS銷售
2.收到的稅費返還FH返還
3.收到的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JY經營
4.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GM購買
5.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ZG職工
6.支付的各項稅費SF稅費
7.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QT其他
2.數據采集
用友、金蝶等財務軟件都有數據導出功能,將本月會計分錄導出並存成EXCEL格式文件,文件命名為“會計分錄”。
新建一個EXCEL文件並命名為“現金流量”,打開此文件並建立四個數據表(SHEET),分別命名為“原始表”、“計算表”、“彙總表”和“代碼對照表”。
打開文件“會計分錄”,通過複製、粘貼將導出的會計分錄原始數據拷貝到文件“現金流量”的“原始表”。
不同軟件導出的數據項目可能不同,內列舉的項目是會計分錄的基本內容。一般情況下,采用默認軟件的標準輸出項目就可以滿足需要,不用再單獨設置輸出文中的項目。
3.分類標識
分類標識就是“分類代碼表”中現金流量項目內容及其對應的分類代碼將會計分錄進行手工分類。
第一步:調整會計分錄
首先,將文件“現金流量”中“原始表”的數據全部拷貝到“計算表”中,並對會計分錄做相應調整處理:涉及貨幣資金科目的一借一貸分錄不做處理,按照分類代碼直接添加;多借多貸分錄分別調整處理或分析後添加代碼:
第二步:添加分類代碼
在文件“現金流量”的“計算表”中,將項目欄目中“期間”改為“分類代碼”,將“憑證字號”改為“中文名稱”字樣,並按照目前的會計分錄逐筆添加現金流量分類代碼。
第三步:添加公式
添加公式的目的是將代碼轉換成漢字。計算表中的“中文名稱”欄目內容是根據輸入的代碼通過EXCEL函數VLOOKUP自動替換形成的。
“分類代碼表”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項目代碼內容輸入到文件“現金流量”的“代碼對照表”中去,代碼數據對應區域假定為A1:C8,在計算表“中義名稱”欄目中,輸入公式:
公式=VLOOKUP(B$2:$B$680,代碼對照表!B$2:$C$8,2,0)。
公式中“$B$2:$B$680”為“計算表”中分類代碼的輸入區域,也就是所有會計分錄區域,可以根據會計分錄最大月份的數據輸入,或輸入極大數字均可;
“代碼對照表!B$2:$C$8”為“代碼對照表”分類代碼的區域;
“2”是表示對應代碼的中文名稱所在列數;
“0”是表示輸入的代碼必須和代碼中的數據一樣才能將漢語拚音縮寫轉換成漢字內容。
將公式拷貝到所有中文名稱欄目區域中,就會通過輸入的代碼直接反映出對應漢字內容。
4.彙總編製
“現金流量——彙總表”中輸入現金流量表的項目內容並做適當修改,設置成現金流量表的結構。
公式“SUMIF(計算表!C2:C680,”銷售,“計算表!H1:H680)”是數據統計函數,公式中的“C2:C680”是計算表中會計分錄的區域,“H1:H680”是計算表中會計分錄的借方區域,“I1:I680”為計算表中會計分錄的貸方區域。
次月,編製現金流量表時,將本月的文件另存為一個新的文件(將月份後綴修改),同時將“合計”欄中的數據拷貝到“上月累計”欄目中(粘貼時通過選擇性粘貼——數值,將計算的數據拷貝成數值型數據),再將新導出的數據拷貝到“原始表”中去,按上述程序編製新月份的現金流量表。
經營活動現金
流量項目內容本月上月累計合計
1.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SUMIF(計算表!C2:C680,“購買”,計算表!I1:H680)
2.收到的稅費返還將上欄公式中“銷售”改為“返還”
3.收到的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將上欄公式中“銷售”改為“經營”
4.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SUMIF(計算表!C2:C680,“購買”,計算表!I1:I680)
5.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將上欄公式中“購買”改為“職工”
6.支付的各項稅費將上欄公式中“購買”改為“稅費”
7.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將上欄公式中“購買”改為“其他”
5.數據驗算
驗算分為現金流量表和經營性現金流量的驗算。
現金流量表驗算可以通過計算貨幣資金的期初、期末差額驗算,經營性現金流量驗算可以通過間接法驗算。
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及彙率變動對現金的影響額可以比照以上介紹的方法進行編製。總而言之,這種方法比較靈活,可對複雜會計事項做針對性處理,與每月的會計分錄一一對應,事前事後調整非常方便,每月分類時,也是對會計事項重新審核,是一種有效的編製現金流量表的方法。
——摘自《會計師》2006年第1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