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2)

2.負債

負債是由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現時債務,需要單位以資產或勞務償付,表現為債權人對單位資產所擁有的權益。在會計核算中,以下情況不能確認為負債:企業預期在將來要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可能產生的債務,不能作為會計上的負債處理,如企業與供貨單位簽訂的供貨合同,對此企業不能將其作為一項負債;企業能夠回避的義務,不能作為會計上的負債處理,如企業承擔的一般保證的債務;負債金額不能用貨幣確切計量的。

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它具有以下特征:

負債的特征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負債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1)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清償負債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形式多種多樣……如用現金償還或以實物資產償還;以提供勞務償還;部分轉移資產部分提供勞務償還;將負債轉為所有者權益,如我國目前試行的國有企業債轉股業務。對此,企業不能或很少可以回避;如果企業能夠回避,則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負債。

(2)負債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作為現時義務,負債是過去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所產生的結果,是現實的義務。隻有過去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才能增加或減少企業的負債,而不能根據談判中的交易或事項或計劃中的經濟業務來確認負債。如銀行借款是因為企業接受了銀行貸款而形成的,如果企業沒有接受貸款,則不會發生銀行借款這項負債;應付賬款是因為企業采用信用方式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而形成的,在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發生之前,相應的應付賬款並不存在。

按照流動性對負債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流動負債,是指將在1年(含1年)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付股利、應交稅金、其他暫收應付款項、預提費用和1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等。長期負債,是指償還期在1年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負債……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3.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投資人對企業淨資產的所有權,包括企業投資者對企業的投入資本以及形成的資本公積金、盈餘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等。所有者權益表明企業的產權關係,即企業歸誰所有。按照所有者權益的穩定程度,可分為:

投入資本。是企業收到的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資本金。

資本公積。是指企業因資本引起的積累,包括接受捐贈、股票發行溢價、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等。

盈餘公積。是指企業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公積金,包括法定公益金、法定盈餘公積金和任意盈餘公積金。

未分配利潤。是指企業尚未分配的稅後利潤,包括上年度累積節餘的未分配利潤和本年利潤中扣除各種分配以後的結果。

4.收入

收入是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這種總流入表現為企業資產增加或債務的清償,包括基本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和投資收益等。基本業務收入是企業的基本營業活動所取得的收入,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收入,施工企業的建築安裝收入等。其他業務收入是指除基本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業務和活動所得的收入。

5.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耗費。企業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取得收入必須相應地發生一定的費用,如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要耗費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要發生機器設備的折舊費用和修理費用;要支付職工的工資和其他各項生產費用。費用中能予以對象化,確定具體費用對象的,即製造成本,如製造一件產品的直接材料費;費用中不能予以對象化的,就是期間費用,如企業管理人員的工資。

6.利潤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反映經營成果的最終要素,包括營業利潤、投資淨收益和營業外收支淨額。當收入大於費用,其差額為利潤,費用大於收入的差額則為虧損。

營業利潤分為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主營業務利潤是指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後的餘額;其他業務利潤指其他業務收入減去其他業務支出後的餘額。

投資淨收益,是指企業對外投資收入減去投資損失後的餘額,包括分得的利潤、債券投資的利息收入、股利收入等。

營業外收支淨額,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的各種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後的餘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