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漢武帝那莫名其妙的猶豫不同,滿朝文武都覺得派劉細君和親再合適不過了,既然是罪臣劉建的女兒,如今正是她將功贖罪的時候,似乎沒有人會比她更合適了。於是朝臣們紛紛出聲表示讚同劉細君和親烏孫。
漢武帝看朝臣都讚同了,便開口說道:“既然如此,那便傳朕旨意,封劉細君為.......”
“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妥!”就在漢武帝即將頒布完旨意的時候,霍光突然出聲打斷了漢武帝的話。
這種時候大臣出言打斷皇帝的話,其行為本身就屬於大不敬了。不過當朝臣們看到霍光一臉陰沉的站起身來的時候,很識趣的沒有人出言指責霍光,就連桑弘羊也隻是靜靜的看著霍光。
所有人可都還沒忘,就在片刻之前,這霍光在朝堂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現在他突然打斷漢武帝的旨意,誰知道這位安陽侯又要搞出什麼幺蛾子?在情況不明朗前,朝堂上的這些大臣們都明智的選擇了靜觀其變。
“嗯?安陽侯又有何事啊?”這次漢武帝的語氣也不免有些溫怒了,任誰被打斷說話都不會高興,更何況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霍光臉上露出少有的嚴肅,當他再次走到大殿中央對著漢武帝一拜的時候,連漢武帝都感覺到霍光要說的話恐怕非常重要,不知不覺間整個宣室殿的氣氛都在霍光的影響下變得嚴肅壓抑起來。
“臣以為,我泱泱大漢不應有和親的公主,若要和親,也隻能是烏孫女子入長安為奴為仆。自陛下而始,我大漢不應再有和親的公主了!”霍光的聲音低沉而又嚴肅,一字一句的回響在宣室殿中,每一個字都如同敲擊在大殿的牆壁之上久久不息。
西漢自立國伊始,自高祖而起便有宗室公主和親之事,隨後曆經的呂後、惠帝、文景二帝,都一直延續著用和親的手段來緩和大漢與四方諸夷的矛盾。
“安陽侯請慎言,陛下之前我大漢與外族和親多為迫不得已,而今乃是外夷主動請求和親,其本質上已然不同。”張騫猶豫了一下還是起身對霍光說道。
以公主和親乃是大漢國策,張騫感覺到霍光似乎有意想要改變這一國策,可是張騫自己出使西域,已經與好幾個國家談好了和親的基本條件。如果被霍光貿然改變了國策,豈不是等於他這幾年的努力白白浪費了大半。即便他對霍光再欣賞,此刻也不得不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了。
“博望侯,我有一言不知對也不對?如異族心存異心,豈是一個公主和親就能消弭的?對於這些異族隻有用屠刀,用鐵蹄將他們徹底打怕了,他們才會真正的臣服。如今我泱泱大漢還需要用一個女子的幸福來換取邊疆的短暫安寧嗎?朝堂諸公能安心躲在一個女子身後高談闊論嗎?”霍光看著張騫負手說道。他的聲音開始還很平靜,但說著說著就仿佛在質問一般。
“安陽侯......老夫敬你是少年英豪。但你可知西域諸國林立,勢力錯綜複雜。如今我大漢依舊四麵強敵環視,老夫也知你能征善戰,但是有些時候不是全靠戰爭就能解決問題的!安陽侯不會不清楚,一旦戰爭再起,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多少地方生靈塗炭吧?到時候可就不僅僅是安陽侯口中一個女子的幸福了!”張騫的聲音也提高了幾分,在這個立場上他無法讚同霍光,甚至兩人完全處在了對立麵上。
張騫的話算得上老成持重之言,而且句句在理,讓人難以反駁。霍光也沒有繼續與張騫爭論,而是對著漢武帝單膝跪地,抱拳說道:“陛下北巡在即,若此時再派出公主和親,置陛下的臉麵何在?置我大漢的威儀何在?我們連匈奴都不怕,何懼區區烏孫?隻要陛下一道旨意,臣願率軍踏平烏孫,將獵驕靡的頭顱獻於未央宮闕!”
霍光用的是軍禮,說出的話自是也有一番氣勢。倒是張騫看到霍光這個樣子,有些氣憤的大袖一甩,口中不住的說道:“少年意氣......少年意氣啊.......”
漢武帝看著這兩個他極為倚重的重臣因為和親之事而爭執不下,便輕輕的咳了一聲說道:“咳.......兩位愛卿所言都有道理,依朕看就先安撫烏孫使者,和親之事暫且不提,待北巡封禪歸來再議。”
“陛下聖明!”霍光連忙拜道。
霍光心裏清楚,要想改變大漢和親的國策,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隻要暫時壓下此事,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陛下聖明!”宣室殿中齊聲響到。隨著漢武帝明確表態,滿朝文武自然不在多說什麼,連同張騫在內也隻能無奈接受了這個事實。